中评社香港2月28日电(评论员 陈鸿斌)2020年虽然遭遇突如其来的疫情肆虐,但中共中央确定的当年全面完成脱贫攻坚工作的既定安排没有受到影响,到年底中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前所未有地归零,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这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伟大成就。
中国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资源禀赋差异很大,生活在资源贫瘠地区的人群中,历朝历代都有大量贫困人口。另外由于当时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也非常低下,一场严重的自然灾害必然会生成大量灾民,也就是新的贫困人口,贫困是困扰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遗留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但由于国力有限,当时的中国政府对扶贫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仍存在相当数量的贫困人口。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43元,贫困人口累计达2.5亿。当时的农村生产力低下,农民生活水准普遍很低,处于普遍贫困状况。按当年价现行农村贫困标准衡量,1978年末农村贫困发生率约97.5%,以乡村户籍人口作为总体推算,农村贫困人口规模7.7亿人。
按照世界银行每人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及世界银行发布资料,中国贫困人口从1981年末的8.78亿人减少到2013年末的2511万人,累计减少8.53亿人,减贫人口占全球减贫总规模超七成;中国贫困发生率从1981年末的88.3%下降至2013年末的1.9%,累计下降了86.4个百分点;
同期全球贫困发生率从42.3%下降到10.9%,累计下降31.4个百分点。中国减贫速度明显快于全球,贫困发生率也大大低于全球平均水准。
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考察甘肃定西、河西和宁夏西海固后曾留下一个令人绝望的评价:“这是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地区。”
这一评价对中国来说无疑是非常难堪的,于是中国政府下定决心开始大规模的扶贫工作。1982年,中国启动“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计划,首开人类历史上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的先河。
1994年,新中国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贫开发工作纲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