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社评:中国将持续不断获得控制疫情“红利”
http://www.CRNTT.com   2022-01-26 00:04:17


新华社图
  中评社北京1月26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2021年中国经济增长超出预期,8.1%的增长速度在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原因就在于中国有效控制疫情,充分发挥制度的优越性,实现出口增长。中国对外出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不仅对美国出口增加,对印度这个南亚地区的国家出口同样大幅度增长。根据印度研究机构的统计,中国对印度出口大宗商品410亿美元。中国医疗物资源源不断进入美国这个世界最发达的国家,同时也进入印度这个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是由于出口大幅度增加,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

  可是,海内外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动态清零”代价太大,中国应当尽快地改变政策。如果其他国家实现“群体免疫”,那么,中国有可能会因为自己控制疫情政策遭受重大损失。这些专家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正是由于中国有效控制疫情,才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出口大幅度增加。如果中国病毒肆虐,企业无法开工,居民无法迁徙,那么,中国如何保持相对较高的增长速度呢?

  对于海内外一些专家特别是一些经济专家和卫生专家提出的建议,中国当然应该考虑。但是,当务之急是要保持现有的政策基本稳定。中国在控制疫情方面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国全员核酸检测政策有待进一步改善。正如一些学者所指出的那样,病毒检测方式多种多样,如果能够及时地检测病毒,那么,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扩散。中国除了全员核酸检查之外,还应该依靠科技创新,解决长期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在采取的核酸检测方式,客观上容易形成二次传播。中国在控制重大疫情方面应当双管齐下:一方面尽快向家庭发放核酸检测的设备,要求家庭成员进行核算检测,避免大规模全面检测带来新的风险,增加社会医疗保障成本;另一方面,必须实施更加科学的控制措施,在传统流行病学调查基础之上,应当扩大监测的范围,防止出现恶意病毒传播现象。

  正如人们所看到的那样,由于中国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一些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向中国输送感染病毒的货物。这些货物直接危害人民的生命健康。如果国内一些不法分子实行“掉包计”,那么,将会给中国病毒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带来非常大的风险。

  中国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但是,中国也是一些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中国一方面必须确保国内及时发现病毒并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隔离病毒;另一方面,必须确保正常的生产要素配置不会发生改变,确保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发展。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依靠科技创新,建立快速检测机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病毒在中国没有传播的空间。

  从过去的量体温,到现在的核酸检测,中国在控制病毒方面,采取各种手段。但是,必须充分意识到,病毒无处不在,因此,应当鼓励公民采取更好的防范措施。最有效的手段是,把一些国家行之有效的病毒检测试剂,通过技术改造,直接发放给每个家庭,让每个家庭成员能够随时进行病毒检测。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社会成本,减轻医务人员和检验检疫人员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控制病毒扩散的成本。

  如果能够及时地发现病毒,并且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那么,病毒扩散速度就会减慢,发现病毒的时间就会提前。

  第二,过去的一年,人们希望借助于病毒疫苗控制病毒扩散。但是实践证明,面对不断发生变异的病毒,现有病毒疫苗很难有效地发挥作用。一些权威专家已经明确表示,各国注射的病毒疫苗并没有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是有效的,因此,如果继续注射病毒疫苗,不仅会让少数病毒疫苗生产企业获取暴利,而且更主要的是,可能会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风险。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加大病毒检测的同时,逐步减少病毒疫苗的注射。在自愿原则基础上,有效引导居民不再依赖病毒疫苗,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控制病毒扩散方面,逐渐地走上正轨。

  从医学的角度来看,病毒疫苗的研发需要相当长的周期。因为病毒疫苗的研制既要考虑到试验结果,进行各种各样的复杂临床实践,同时又要考虑到病毒疫苗的有效期。既然实践证明,现有病毒疫苗不可能从根本上防止感染病毒,那么,注射病毒疫苗显然是不经济的解决方案。

  最有效的解决方案是,及时发现病毒的同时,强化隔离措施,防止病毒蔓延。如果大规模注射病毒疫苗,那么,不仅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而且更主要的是,如果病毒疫苗不合格,将会给人体带来无法挽回的严重后果。

  当务之急,是要淡化病毒疫苗概念,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强病毒疫苗的研制工作,但与此同时,仍然采取传统的隔离手段,控制病毒蔓延。

  总结两年来人类与病毒较量的经验和教训,大体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病毒疫苗不可能遏制病毒的扩散,相反地,由于病毒不断发生变异,人类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与病毒长期共存。尽管一些专家认为,2022年人类终将战胜病毒,人们生产生活彻底恢复常态。但是,由于这些专家多次预测失败,因此,不能过于信赖专家的意见。在病毒仍然肆虐的情况下,做好必要的防范措施,对于稳定经济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国一些城市采取所谓“精准”隔离措施,尽可能地缩小影响范围。从经济和社会的角度来说,这种做法是可行的。但是,由于在控制病毒方面仍然是盲人摸象,因此,一些城市的做法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否会出现强烈的反弹,人们不得而知。如果发现病毒感染者,最好方法是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并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尽可能地扩大调查范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第二,在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中,出现了为了调查调查的现象,令人啼笑皆非。按照流行病学的一般观点,如果是在一个封闭的包装物体内,病毒要想长期存活相当困难。只有寄宿在人体,病毒才能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可是,在一些城市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在包装严密的货物中,居然存在非冷藏状态下的病毒。这一方面说明病毒检测阳性,可能是一个乌龙事件;另一方面也不能排除,一些流行病学调查专业人员为了交差,交叉感染,从而导致病毒传播的途径被夸大。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严格控制流行病学调查,对病毒检测实施更加严格的管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出现交叉感染或者人为制造病毒传播事件。第三,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把控制病毒的希望寄托在疫苗身上。联想到去年人们在控制病毒方面所发表的一系列言论,有理由相信,“病毒疫苗万能”结论彻底破产。如果注射疫苗,就可以避免感染病毒,那么,根本无法解释美国、印度、英国、以色列等国家病毒感染人数仍然持续增加的现象。短期内不要对病毒疫苗抱有更多的期望,而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控制病毒扩散。病毒疫苗注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在没有真正弄清病毒疫苗的有效性之前,科研人员应当继续攻关。鼓励注射疫苗的行为应当停止,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减少社会成本,减少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相关专题: 中评社社评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