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2月7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国家邮政局联合发文,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全面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面,尝试走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此次国务院相关部委发布的通知,旨在解决公务用车、城市公交、出租车行业、城市环卫、邮政快递、物流配送、机场等领域公共车辆的电动化问题。换句话说,为了加快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步伐,国务院相关部委决定对公共领域车辆替代确定工作目标。
国务院相关部委确定的主要目标是,车辆电动化水平大幅度提高,选择试点领域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车、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的电动车争取达到80%。新增公共充电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的比例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的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建立健全适应新能源汽车创新发展的智能交通系统、绿色能源供给系统、新型信息通信网络系统,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高效互动,与交通、通信等领域融合发展。
或许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部委关于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政策,包括湖北武汉在内的一些大中城市,已经宣布建立无人电动公共交通示范区。在已经确定的示范区内,不仅实现公共交通车辆电动化,而且实现公共交通车辆无人驾驶。
减少二氧化碳,是中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承诺,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化。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方面,一方面充分开发二氧化碳新兴产业,将二氧化碳这个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变废为宝,利用二氧化碳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满足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国在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方面不遗余力。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是中国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的路径选择。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制造国家,中国在家用轿车的领域,由于采用新能源,实现了“换道超车”。
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争论。一些专家认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必须克服许多技术障碍,尤其是在严寒的冬季,如何确保电动汽车长距离巡航,这是需要科技人员努力攻关解决的课题。在新能源汽车投入产出方面,如果不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缺乏后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