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20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2019年1月14日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201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30.5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7年历史高位增长2.7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7%。其中出口增长7.1%,达到16.42万亿元人民币,进口14.0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12.9%,贸易顺差2.33万亿元人民币。如果按照美元计算,中国贸易进出口总值为4.62万亿美元,增长12.6%,其中出口增长9.9%,进口增长15.8%,贸易顺差3517.6亿美元。
在美国对中国发动贸易战,国际经济形势日趋严峻大背景下,中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多少有些出乎人们意料。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一方面得益于中国领导人的高瞻远瞩,避免与美国正面相撞,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扩大与中亚、西亚、东欧和非洲国家的经济合作关系,确保中国贸易增长量不受中美两国贸易摩擦的影响,另一方面得益于中国强大的竞争力。中国出口产品大多数属于机电产品,这标志着中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比较优势明显,中国机电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巨大竞争力。
然而,中国对外贸易能否持续增长呢?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首先,国际贸易出现了严重的碎片化现象。地区性自由贸易区协定正在侵蚀国际统一市场,自由贸易区协定中的有关条款,给中国未来贸易发展埋下了定时炸弹。
2018年12月30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正式生效,这标志着超过5亿人口的自由贸易体系形成,成员国国民生产总值占全球国民生产总值的13%。就在这个重要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中,增加了有关限制国有企业的条款。凡是签署协定国家的企业在与国有企业开展贸易都必须遵守该协定,禁止与国有企业或者政府资助企业签订合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防范中国。越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居然在这样的协定上签字,越南将会因此而付出怎样的代价人们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协定所规定的条款和协定条款的执行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如果该协定的签署国在与中国发展贸易关系过程中,受到某些条款的制约,或者被其他签字国阻挠,丝毫不令人感到奇怪。因为该协定的前身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签署就是为了遏制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