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高质量城镇化需关注三个差距
http://www.CRNTT.com   2020-10-10 08:03:39


  中评社北京10月10日电/“十三五”期间,中国户籍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成效显着。公安部数据显示,1亿人落户任务提前完成,1亿多农业转移人口自愿有序实现了市民化,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由2013年的35.93%提高到2019年的44.38%。基本完成2014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的目标。

  环球时报发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郑风田文章表示,未来中国城镇化的发展要从数量的扩张进入质量的提升,需着重关注以下三个差距:

  第一个是新老城镇户口的差距,如何让新转居人员更快享受到城镇居民同等的公共品服务。户籍人口城镇化目标的取得,与“十三五”期间中国户口迁移政策全面放开放宽密切相关。中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部出台户籍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不少省份直接取消了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之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除了京沪等特大型城市外,普遍放宽了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落户城镇的政策措施,使延续多年的“农转非”制度彻底退出历史舞台。但从各地实践看,实行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后,不少地方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公共服务和福利制度并没有发生实质改变,原城乡人口在最低生活保障、保障性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待遇差别问题,还有不少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如何尽快消除新老居民的公共品服务差距,是未来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如果让转居人口也享受到同等的城镇居民待遇,不但解决了公平问题,还会因此提升城镇新居民的消费能力,从而带动经济增长。

  第二个是城镇化率与户籍化率的差距。按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目前城镇化率已达到60.6%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低16%,当前的城镇化率统计了所有外出的进城务工人员。但这些进城务工人员并没有城市户口,没有享受到城市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如果未来城镇化的发展填补了这16%的缺口,则可大幅度提升中国被压抑的消费潜力。有研究表明,即使在工资没有提高的情况下,中国如果把农民工转化为城镇户口能提升27%的消费。这就要求劳动力流入地要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在教育、医疗、社保、住房等方面享受到的服务,让这2亿多进城务工人员享受到同等的城镇居民待遇。

  第三个是留在农村的5.5亿人口与城镇8.5亿人口享受到的公共品服务的差距。如何保持农村的功能,才不会让中国广大的农村成为“养老院”和“孤儿院”?中国当前最大的不平衡其实是城乡关系的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其实是乡村发展的不充分,而具体的表现就在城乡的二元结构上。当前中国城乡差距巨大,很难做到机会均等和均衡的资源配置,特别是对于那些远离大城市和高等级行政中心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而言,其发展机会和公共设施投入少,公共服务严重滞后。例如,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燃气普及率、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处理率都很低,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均十分落后。也正因此,百年奋斗目标,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

  文章指出,中国的城镇化是城乡协调发展的过程,不能以农业萎缩、乡村凋敝为代价。近年来,中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重要进展。未来要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来破解目前的城乡差距。使城市和乡村由之前的分离期、对立期转换成城乡空间融合发展期。未来的城乡融合,就是要达到城中有乡,乡中有城,城市像乡村一样美,乡村像城市一样便利,实现城乡的均衡发展。

  未来的城乡关系不再是农村供养城市,也不是一味地推行城镇化,在没有其他配套政策、设施和服务的基础上让农民成为市民。要走城乡融合之路,让城乡居民享受同等的普惠型的公共品服务。城市与乡村各自找好自己的定位,城市发挥聚集人口,发展产业的定位,而乡村则要突出农业生产、生态宜居等定位。未来城乡发展格局应该是“城中有乡,乡中有村”,城乡二者的界限随着发展会越来越模糊。城市要有乡村的美景与生态,乡村也要有与城市相同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这就需要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等各项普惠型的公共品投入,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中国的城乡融合之道。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 中国评论新闻
无此ID号的文章内容java.sql.SQLException: ORA-01001: invalid cur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