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1月27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扩内需促消费提升发展动力
http://www.CRNTT.com   2020-11-09 08:51:28


  中评社北京11月9日电/本周,一份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3个部门联合印发的《近期扩内需促消费的工作方案》,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这份《工作方案》之所以备受关注,与当前消费市场的表现不无关系。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需求恢复慢于供给、消费恢复慢于投资的态势,消费增长滞后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企业营收及利润恢复增长,给加快复工复产和畅通经济循环带来了较大影响。

  在这样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推出阶段性扩内需促消费举措,通过“有形之手”有效弥补“无形之手”的不足,着力为需求潜力“松绑”、为经济循环“加油”,对于推动经济供需循环畅通、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既及时精准,又十分必要。

  近年来,围绕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不断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走高。数据显示,消费已连续6年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引擎。

  随着中国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下,中国的消费需求与环境都发生了重要变化,一些传统扩内需促消费方式已不再有效,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新模式新业态的培育形成了阻碍。

  我们注意到,基于上述考虑,《工作方案》更加强调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更加强调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围绕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需要,从打造“三个动力”入手,提出了一系列夯实消费扩容提质的具体举措。

  一是要进一步提升供给动力。有效提升供给质量和供给灵活性,不断满足广大群众个性化、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是扩内需促消费的内在要求。实现这一要求的核心,在于能否持之以恒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的实践也证明,那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较彻底的行业和领域,大多能较为从容地应对外部市场的变化,复工复产的恢复程度也较好。增加有效供给、提升供给质量,仍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所在。

  二是要进一步增强创新动力。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在线医疗、智能体育、线上教育等新消费蓬勃发展、逆势上涨,有力对冲了疫情对于传统消费的影响。下一步,要最大限度通过数字赋能,推动线下消费加速“触网”,努力培育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同时,要因时顺势、抓住契机,通过创新发展,不断丰富线上服务产品供给,补上在线服务消费短板,进一步释放服务消费潜力。

  三是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动力。当前,中国消费领域还存在着不少过时的、抑制消费增长的规章制度,亟需通过加快改革释放潜能。对此,《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要为消费领域的不合理限制松绑,加快落实诸如支持城镇老旧小区居民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加装电梯、允许有条件的地方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公共停车场等改革举措,实现以较低的成本盘活存量资源、做大消费增量,让供需两端在更高水平上形成良性循环。

  总体看,《工作方案》中相关措施可操作性强,在较短时间内可产生良好的效果。但从长远看,要继续发挥好消费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还需要从更多维度做好顶层设计,储备更多战略性、前瞻性政策工具。对此,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明确要求,即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可以预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消费将发挥出更大、更为关键的作用。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阳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