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2月5日电(评论员 乔新生)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二十八次大会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召开。这次会议取得的最大成果是,来自160个国家的代表正式启动损失与损害基金筹集活动,决定出资4亿美元帮助受到气候变化影响的发展中国家。
在这次大会上,阿联酋主动提出捐款1亿美元。德国愿意出资1亿美元。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历史上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美国决定出资1750万美元。日本决定出资1千万美元。英国决定出资6千万英镑。
眼看发达国家口惠而实不实,阿联酋在第二天也就是2023年12月1日宣布,宣布出资300亿美元,以确保2030年实现2500亿美元的投资。这次筹集损失与损害基金活动,让国际社会充分意识到,发达国家是如何对待自己的历史责任的,同时也使国际社会认清美国这个世界最大经济体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本来面目。
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但是,已经演变成为一个严峻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进入工业化发展后期阶段之后,试图利用气候变化问题,阻碍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他们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议题,增加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难度,提高了工业化发展的技术门槛,使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不得不求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技术。为瞭解决气候变化历史遗留问题,国际社会普遍认为,发达国家应当承担历史责任。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应当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原则,发达国家出资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说法,贯彻落实《巴黎协定》,“只有全球各国领导人一起行动,才能治疗(地球)疾病”。不过从捐款的情况来看,发达国家说一套做一套,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缺乏真心实意。
地球不是人类遗产,地球只不过是人类的栖息地。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人类应当采取措施,共同解决气候变化给地球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上个世纪,埃及政府修建阿斯旺大坝,决定将尼罗河谷的珍贵文物搬迁到其他地方。可是,由于埃及缺乏财政能力,因此,向国际社会呼吁,希望能够捐助款项,成立基金,解决文物保护问题。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采取行动,向国际社会筹集善款,保护埃及的文物古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下,联合国古迹遗址理事会起草保护世界遗产的协定,把世界遗产分为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遗产和记忆遗产、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文化景观遗产等,理事会提供保护基金,帮助遗产地国家,保护世界遗产。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国际社会应当充分借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做法,通过设立相关基金,帮助遭受自然灾害袭扰的国家和地区解决气候变化所带来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