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深入推进中国智库体系建设的几点建议
http://www.CRNTT.com   2018-06-06 00:44:59


 
  3.业务架构不断强化。一方面,积极根据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政策研究与决策咨询需要增设专业化研究部门与研究平台。如中国科学院持续深化“科技智库”定位,增设科学前瞻与科学思想、科技政策与决策咨询、科技创新与战略情报等多个研究部门,同时设立咨询研究、学科研究、科学规范与伦理研究、科普与教育研究、第三方评估研究等五个研究支撑中心作为智库主体业务架构;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结合自身高校智库特点,设立智库研究平台、智库转化平台和公共政策论坛等三大业务板块,在此基础上设立调查与数据中心、社会发展与管理大数据中心、应用统计科学研究中心、公共政策实验室等机构作为智库信息支持平台;中国社会科学院构建“研究院—研究所—专业化智库”三级业务组织架构,在原有研究体系基础上着力打造“国家全球战略智库”“财经战略研究院智库”“意识形态研究智库”等专业化独立智库机构。另一方面,着力促进本系统内的政策研究机构开展智库业务交流。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为推动政府决策咨询系统整体水平的提升,按年度举办“全国政策咨询会议”“全国政策咨询系统干部研修班”等活动,对提高各地政府智库水平成效显着;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全国党校系统智库建设座谈会”和“中国社会科学论坛”等系统内会议,对促进本系统智库建设均起到显着促进作用。

  4.人才结构加快优化。高层次人才是智库的核心资源。自两办意见与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工作实施以来,各领域智库均积极探索和优化岗位人才结构,着力构建专业性、规范性、创新性并重的智库人才发展环境。例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不断丰富智库人才建设专项,通过实施“人才创优计划”,重点培养政策研究领军人才、学科领域带头人和青年拔尖人才,为智库发展提供健全的人才结构层次;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智库人才培养体系分为专职、非专职、博士后、院所共建等四种类型,组成不同方向的智库研究团队,同时探索施行“创新研究岗位”制度,在现有专业技术职称序列基础上辅以创新研究岗位序列,加强进岗人员的业务竞争与待遇保障。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遴选研究人员进入“国宏访问学者计划”,为其创造到国际知名智库或顶尖研究型高校访学深造的机会。

  5.科研管理更加规范。一是加快改进智库研究选题机制。以围绕战略、聚焦发展、服务大局、问题导向为依循,将选题工作与提高研究质量与战略价值含量、推动内容创新等紧密结合,有效提升了研究成果的质量与政策针对性。例如,中央编译局以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世界发展战略研究部等部门作为依托,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球治理与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新趋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实践”等方向确立为智库研究工作重点选题领域;国家行政学院每年重点聚焦两至三项重大综合性研究选题,使学院的基础科研、教学培训、智库等三个分支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并共享成果。二是不断完善成果考评办法。如中央党校相继制定出台了智库成果评价办法、岗位考核管理办法等,对研究成果从决策、学术、公众、媒体、国际化等五类影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形成差异化成果评价机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参考ISO质量认证体系,对研究构思、规划、分析、研讨、撰写、采用及反馈等环节建立全流程评价机制;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借鉴工程领域管理理念与方法,实行“课题树”(包括树冠课题、主干课题、根系课题)科研管理方式,面向不同层次开展研究成果考评。三是探索施行岗位激励创新。如国防大学提出对政策研究能力强、成果质量突出的项目团队和专家实施绩效激励,对其给予下阶段课题优先立项权,并根据研究难易程度,对难度较大的项目给予更多经费支持,同时逐步提升“年度科研成果奖”“刘伯承科研成果奖”等奖项奖励力度;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面向全国研究人员设立“中国宏观经济研究创新奖”,同时对连续三年考核优秀的在职研究人员颁发“智库建设杰出贡献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拓展海外进修、岗位培训等激励路径。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