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开放融合共赢 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http://www.CRNTT.com   2020-06-09 08:05:57


 
  加快培育完善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链和供应链

  文章指出,面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复杂变化,中国在继续坚定推动全球化、团结更多国家一起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不懈努力的同时,应充分发挥国有和民营大型企业集团的引领作用,加大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力度,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形成并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循环。

  一是多部门协同振兴高新技术产业。振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需要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教育部、国资委等国家有关部门和中国科学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形成专门机制协同攻关。国资委作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出资人,是推动国有企业技术进步、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在从价值形态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同时,也应从实物形态上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将督促国有企业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的历史使命和紧迫的政治责任,系统全面地研究梳理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相关领域的发展规划和配套措施,更加转向引领、组织、推动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指挥高地上来,从国际视野、未来趋势、现实基础等各个视角,设计、培育、扶持、壮大中国高新技术产业链、供应链。

  二是打造以国有和民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以及华为等优秀的民营企业,基本上都是大型或特大型企业集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是中国实体经济的坚强支撑。应从产业集群的视角,将其作为新型举国体制和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鼓励这些企业通过向上下游企业购买产品和服务、规范并不断提高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带动中国产业链、供应链上的相关企业共同发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改革,实现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间、与民营企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和谐共进;通过消除垄断、公平竞争,形成产业集群持续健康发展的生态。

  三是促进研发机构与大型企业集团强强联合。企业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主体,包括企业科研机构在内的各类科研机构则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应进一步深化科研机构分类改革,公益性、基础性的科研机构回归公共事业性质,竞争性、应用性的科研机构尽可能与大型企业集团进行专业化重组,实现企业集团经营能力与科研机构研发能力的优势互补;鼓励国家级、中科院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机构与大型企业集团强强联合、产学研创新协同,组建专业性创新平台或创新联盟,避免科研机构不善经营、企业集团自研经费过高的弊端,提高科技创新的效率,推动高新技术产业良性发展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四是加大西部地区对内开放优化产业区域布局。第四次产业革命为西部地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应在加大财政转移支付、鼓励西部地区继续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更加支持西部地区对内开放特别是对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在土地、税收、租金、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大幅降低投资创业的成本;以“三线建设”的气魄、“交大西迁”的精神,规划西部区域重大项目和产业集群,引导国有和民营大型企业集团在西部大开发中积极发挥骨干作用,为中国西部地区产业发展、人才回流、就业吸纳、消费提升、市场扩充和配套形成全国稳定安全的高新技术产业链、供应链作出贡献。

  五是努力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循环。美国推动与中国技术“脱钩”虽然损人不利己,但出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考虑,中国应做好充分的应对准备,特别是在对外依赖程度较高的有关技术领域取得突破,通过定向减税、资本注入、设立重大专项等,加大对大型企业集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以政府采购、国有大型企业集团采购和民营龙头企业采购为主要抓手,强化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导入,培育和带动国内高新技术产业链、供应链,实现产业集群的结构优化;加快形成并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循环,以内部循环参与全球产业链的外部循环,为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作出贡献。同时,在经贸领域继续利用中国的资本和产能优势,推动合作共赢的新型全球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各国经济共同发展担当大国应有的责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