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http://www.CRNTT.com   2020-11-10 08:36:52


  中评社北京11月10日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要求,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在上海举办,这是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的重大举措,凸显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着成效,也充分体现中国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践行多边主义、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和实际行动。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和平发展的历史车轮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霸权主义、冷战思维依旧存在。为使人类社会彻底摆脱战乱与失序的危险,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导和激励世界各国与各国人民共同建设一个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世界。

  过去500多年来,无论是殖民主义、帝国主义还是霸权主义,都带来对立与分裂,制造动荡与冲突,人类社会为此付出沉重代价。从殖民扩张时代列强间战火频仍,到冷战时期两大阵营剑拔弩张,再到冷战结束后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人类社会清晰显示从对立、矛盾与冲突向和平、合作与和谐演进的历史逻辑。

  从国际体系内看,以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为特征的新型国际关系日益深入人心。和平发展、公平竞争取代战争与冲突成为世界各国确立自己在国际体系中地位的主要途径。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发展,不要停滞;要对话,不要对抗,已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正是基于对历史潮流和时代大势的准确把握和科学判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但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会走扩张主义和殖民主义道路,更不会给世界造成混乱。”无论人类社会面临怎样的挑战、世界形势发生怎样的变化,中国始终不渝地站在历史正确一边,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相通则共进相闭则各退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同历史、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国家与人民都能够有尊严地实现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之一。

  人类的历史是在开放中发展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敞开通向世界之门,以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心态接受来自其他国家与地区的新信息、新知识、新事物,才能不断获得活力与生机;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包罗万象,在一个参差不齐的世界里相互借鉴与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通有无,才能成就伟业丰功。任何民族、任何国家,如作茧自缚、故步自封,其结果必然是保守僵化、抱残守缺、每况愈下。

  从封闭保守走向开放包容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政治制度,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模式。“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历史的发展需要从不同的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人类的进步离不开求同存异、互学互鉴。回顾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对中国进行“破冰之旅”时明确表示:“你们深信你们的制度,我们同样深信我们的制度。我们在这里见面,并不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信仰,而是由于我们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我们没有理由要成为敌人。”事实证明,和平共处不仅会给各国带来重大利好,而且对世界发展产生不可估量的积极影响。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完全可以通过开放发展、共同发展、合作发展促进共同繁荣,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合作而非分裂才能代表历史发展进步的潮流

  各国利益的高度交融,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合作而非分裂才能代表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今日世界堪称人类诞生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各个民族、各个国家联系最为紧密的世界,也是相互合作在最高水平得到开展的世界。国家间我赢你输、你兴我衰的零和博弈开始转变为主要依靠制度规则来协调相互关系,绝大部分国家都成为国际社会的正式成员,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的联系与合作发展自己,形成历史合力推动社会进步。一大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与发达国家一起为世界发展贡献力量。在世界各地区逐渐形成多个发展中心,成为全球化新的动力源泉。

  当今之任何国家,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人类社会有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希望,也面临共同挑战与困难。合作共赢是历史潮流,也是现实需要,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盟、欧盟等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与机制相继问世,自由贸易区数量不断增多,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明。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