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不设增速具体目标是“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务实之举
http://www.CRNTT.com   2020-05-27 09:06:19


  中评社北京5月27日电/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主要是因为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不确定性很大,我国发展面临一些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

  经济日报发表专栏作者李宁文章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经济增长速度量化目标,引发各界广泛关注。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吹风会上,国务院研究室相关负责人就报告起草情况做了介绍和解读,不提经济增速具体目标,并不意味着不重视经济增长,更不是要任由经济增速下滑。不提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预期目标,是“以保促稳、稳中求进”的务实之举,反映出宏观调控的新思路、新转变,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

  文章分析,首先,经济发展是一个生态系统,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关联性,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循环体系。虽然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明确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是以“六保”为基础确定了涉及居民就业、脱贫等相关指标。比如,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6%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5.5%左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等。这些都是非常有力度、有温度的调控指标,是“保”的底线。

  当然,如果如期完成了这些确定的就业和脱贫等指标,必然会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相应的经济增长率,这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就业为例,要确保实现900万人以上就业,就需要让包括更多中小微企业在内的市场主体全面恢复生产和消费。企业生产和居民消费的恢复,自然会带动经济的稳步增长。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不确定具体的增长目标,并不是放弃GDP的增长,而是给各级地方政府“松绑”,解除具体数据和考核指标的束缚,让地方政府围绕“六保”“六稳”大胆开展工作,务实发展。

  另外,在全球疫情和经贸形势仍存在巨大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将“保”的措施具体化数字化,还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调动各地政府的发展积极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针对中小微企业的各类措施,均有助于激活市场活力和内生发展动力,实现“以保促稳、稳中求进”。比如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就为“留得青山,赢得未来”奠定了基础。

  文章指出,地方财政在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赤字率拟按3.6%以上安排,财政赤字规模比去年增加1万亿元,同时发行1万亿元抗疫特别国债。这是特殊时期的特殊举措。上述2万亿元全部转给地方,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主要用于保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包括支持减税降费、减租降息、扩大消费和投资等,强化公共财政属性,决不允许截留挪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将有助于破除各地方发展的资金瓶颈,及时补短板、扩内需,激发地方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