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的骚乱已半个多月,个中的因由,对法国、欧洲及世界的影响,特别是欧洲的移民政策的反思,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社为便于读者的进一步了解及研判,将一些媒体的相关舆论精选、汇集,供读者参考。(评论员 叶欣)
一、法国爆发骚乱原因多重
1、少年触电事故是此次骚乱导火索
巴黎这次发生骚乱,没有任何先兆,起因也很简单。事件开始于上月二十七日晚上,当时,警方在巴黎东北郊的克利希苏布瓦镇对一个抢劫案进行调查。三名当地少年为逃避员警的追赶,躲进了一座变电站,其中十五岁的巴努和十七岁的齐亚德在变电站内触电身亡,另一名少年也身受重伤。
两名少年触电死亡的消息传出后,很快在巴黎郊区引发骚乱。数百名青年走上街头,开始以暴力发泄不满,表达抗议,并与员警发生冲突,演变成社会骚乱。连日来,骚乱不断蔓延,据报导已波及十来个城镇。(香港《大公报》)
2、法国移民政策失败所致
法国不断升级的暴乱,显示30年来的移民神话已经破灭。愈来愈多法国人认为,无视种族多样性的移民融合模式,在法国已宣告失败,英美的「大熔炉模式」逐渐受到注意。
法国的移民模式,源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信条,认为强调种族、肤色、宗教信仰的不同,会损及国家的团结,要求移民忘却根源,融入主流社会,成为真正的法国人。反观英美国家的「大熔炉模式」,只要求移民学好英文、守法和交税,并鼓励新移民建立种族社区,采取多元文化政策。
在过去30年来,法国人漠视文化边缘地区进一步与法国社会和文化产生隔阂,占了法国人口近1/10的移民在就业、经济地位和社会机会上饱受轻视。事实上,移民在法国的成功例子屈指可数。(香港中评社)
二战期间,法国从意波西希俄等国大量吸收移民,以补劳动力之不足;战后,在高速发展的“光辉30年”间,又从阿尔及尔等北非前法国殖民地国家吸收劳动移民,加速经济发展,这些移民亦带来回教信仰。
通过“家庭团聚”合法移民法国的新一代,很难融入法国社会,他们缺乏生活技能,失业率高达25% ,这批人成为“问题青少年”,经常打砸抢烧杀;实际上,在克?希苏布瓦市爆发骚乱之前,打砸烧已是常见犯罪行为,可谓早已有之。少年电死事件,只是移民社区发难的藉口,宣泄对政府镇压行动的积怨。(马来西亚《南洋商报》)
3、骚乱根源在于城乡差距
法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工业国之一,经济发达,社会进步。但是,在这样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度,社会矛盾依然不时爆发,说明建立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并非易事。有专家认为,触发这次骚乱的根本原因是城乡之间的差距,如在骚乱发源地的克利希苏布瓦镇,失业率高达百分之十,是法国平均失业率的两倍。另外,外来移民大部分居住在郊外地区,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一般都不如城市居民。专家们指出,要想真正从根本上消除骚乱的根源,必须缩小城乡差距,消除歧视,减少失业。(英国《泰晤士报》)
二、法国政府处理手段欠佳
1、法国政府危机处理效果欠佳
骚乱发生后,法国政府和巴黎当局高度重视,不仅派出了训练有素的防暴员警,力争尽快制止骚乱,内政部长萨尔科齐表示要实行「零容忍」政策,但几天来的事态发展表明,仅仅靠出动员警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政府的危机处理方式遭到了反对党的批评。法国内政部长就骚乱事件使用了不恰当的侮辱性语言,他将弱势群体称为「暴民」,将参加骚乱的青少年称为「渣滓」,这些表述加剧了民众的不满,对骚乱起到了火上加油的作用,因而受到了法国社会党的批评,甚至政府内部也打起了口水仗。
法国政府大概在开始时也没有估计到骚乱会延续这么长时间。事件发展到第六天,德维尔潘总理不得不取消出访加拿大,召开内阁会议研究对策。本周二,德维尔潘总理还会见了三名触电孩子的家长,承诺对事件展开全面调查。另外,警方在处理骚乱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失误,如为了驱赶骚乱人群,员警将催泪弹投进了一座清真寺内,激起了正在祈祷的穆斯林的强烈反应,更加激发了民众与警方的矛盾。(香港《大公报》)
2、法国政府态度过于温和
在这场被美国媒体视为「内战」的暴动中,法国人不说暴乱,而是说「骚扰行为」,避免用犯人字眼,而统称「年轻人」代替,甚至探讨问题时,强调是因为郊区缺乏运输工具进入城市而导致的,以此避免碰触大家都不愿去触动的敏感种族界线。(台湾《中国时报》)
3、法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国家机器真正运转,以有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暴乱,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起码的社会正义
10天以来在巴黎及其周边城市所发生的事件之性质证明:当务之急,是国家机器真正运转,以有效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平息暴乱,维护法律的尊严,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起码的社会正义。在这一原则问题上,在一边是暴徒,另一边是人民的时刻,“法兰西”这三个神圣的字所表现出的任何软弱与犹豫,都将长久地、深深地损害法国的尊严、伤害老百姓对法律的信心。而这个结果将是灾难性的。(法国《欧洲时报》)
三、华商困境值得关注
1、华人在骚乱中首当其冲,受到攻击
在各处激烈而恐怖的破坏行动与骚乱声中,众多商店被烧、数百辆汽车被毁、许多无辜人士无可避免受到伤害,其中亚裔移民特别是华人,更在骚乱之中受到池鱼之殃,不但精神上担惊受怕,更因为商店产业毁于一旦,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旦发生暴乱事件,华人却总是首当其冲,成为歹徒的攻击目标。此虽然是因华人经济财富比当地人丰厚,容易引起歹徒垂涎的缘故,但是华人移民平日专心经商,对政治缺乏关心,被排斥在国家政治主流社会之外,因而无法为自己争取政治权益,取得安全保障,加上遇事时无法团结一致,也是容易成为暴徒攻击泄恨的原因。( 马来西亚《星洲日报》)
2、华商在骚乱中奋起自保值得欣慰
值得欣慰的是,在暴乱中损失惨重的华商已经表现出这种成熟与睿智。华人商铺聚集的巴黎北郊欧拜维力埃市的华商们,也开始组织起来,在夜间驾车巡逻,加强与警方的联系,以保护街区商铺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们的表现,也堪称是黑色之间的亮点之一。他们的行动将向世人宣示:我们不仅是移民,我们更是公民。公民不会听任邪恶在我们周围蔓延。
在暴乱中市民奋起自救,除了保护自己的家园的实际意义之外,还有一条极为重要的象征意义:这就是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深深植根于民心的“邪不压正”的信念。这对参与暴乱者的震慑作用是员警的催泪弹所不能代替的。可以想像,如果这样的行动生发开去,进入法国的大街小巷,暴乱将迅速失去“市场”。
在公民自救的过程中,我们只能以正压邪,不能以暴制暴。这也是考验公民性的关键。法国北郊某城居民将两个放火青年和平送进警局,而未动他们一个手指头的行动,堪称楷模。这是旅法华商在“自救”行动中所应该效法的。(法国《欧洲时报》)
四、巴黎暴乱向各国敲响警钟
1、汲取法国骚乱教训在于勿忘民众利益,消除歧视是根本
巴黎骚乱根本原因如法国就业机会平等部长贝格贝所说:「只有通过消除歧视,而不是部署更多防暴员警,才能重新恢复秩序和平等」。法社民党发言人朱利安.德雷也对媒体记者说:「对富人区实施安全政策,忘记了普通大众」也是教训之一。这两个政要的见解尽管角度不同,但都触及到问题的关键,这就是:任何政策的出台,千万不要忘记普通大众。而法国媒体也透露,在闹事的重点地区,巴黎郊区民众失业率为10%,为法国其他地方失业率的两倍。假若只考虑到小数人的利益,而忽略大多数人的利益,那么,必然会导致利益冲突,导致矛盾出现。(香港《大公报》)
2、社会矛盾不容回避
以自上月下旬开始在巴黎出现的暴乱来说,其持久时间之久,蔓延速度之快,造成损失之大,涉及范围之广,实属二战以来所罕见。作为旅游大国,法国已遭到不少国家的旅游警告。但是,当人们旁观巴黎暴乱的时候,千万不应有任何幸灾乐祸的心理,而应从借鉴的角度,思考这场暴乱的教训、根源和起因,因为任何国家都可能发生类似的事件。
在任何国家,社会问题总是难以避免的,问题暴露的初期,一时找不到解决的办法,也属常情,但要知道,社会问题犹如病魔,可以躲过今天,却躲不了明天,问题积压久了,爆发时的震动力就会更大,破坏力也会更大。如果像人们通常所说的,将矛盾消灭在萌芽阶段,这当然是最理想的,但现实中往往并不能做到。一些国家常常忘乎所以,忽视对社会问题的根治,或是采取回避、等待、观望的态度,但主观上的忽视并不意味着问题的消失。在政府麻痹的时候,矛盾在不断地发酵、积累,直至找到总爆发的时机。(菲律宾《世界日报》)
3、国家仅仅拥有财富是不够的
一个国家,没有财富是不行的,但仅仅拥有财富又是不够的。财富可以使一个国家国泰民安,也可以给一个国家带来滋生社会矛盾的土壤。若论财富,法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家,经济实力有目共睹;若论财富分配,法国还算不上是世界上分配最不公的国家。但是,法国政府长期以来忽视了改善外来移民这一特殊群体的生存状况,最终酿成了这次社会矛盾的大爆发。(泰国《中华日报》)
4、文化共存不应是空话
当今世界,几乎没有一个国家是单民族的,在不同民族或族群共存的国家,文化共存是保证国家稳定的重要保证。在法国,虽然没有刻意扼杀少数族群的文化,但在为少数族群创造文化共存的空间方面,并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曾记得,法国颁布禁止穆斯林女孩戴头巾上学的法律,一度引起强烈反响,遭到穆斯林族群的坚决反对。像这样的文化政策无疑为族群共处埋下了隐患,这对那些多民族国家而言,更是引以为戒的极好例子。(香港《大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