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构建两岸和平稳定新均势出现了一些有利条件。马英九在“大选”中以58%的得票率取得压倒性胜利,宣告了民进党以“台独”路线理政的失败,这是台湾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的选择。民进党的败选,使台湾不断向下沉沦的时代有望划下休止符,也使长期紧绷的两岸关系出现了向上提升的可能,构建两岸和平稳定新均势出现了机遇,两岸关系或将翻开新的一页。
经过陈水扁“台独”政权的八年之乱,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社情民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主观意愿上看,海峡两岸经过八年紧张对立后,双方改善两岸关系的意愿都十分明显。从主流民意看,和平发展不仅是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景,更是两岸人民的共同期盼。从观念上看,双赢理念,平等对话、协商与谈判已成为两岸普遍可以接受的共识,这些变化当然会成为构建两岸和平稳定新均势的重要基础。
构建两岸和平稳定新均势有利于增强台湾的谈判信心。从台湾民众心态观察,长期以来所形成的强烈悲情意识,使之常从被“幷吞”、从弱者视角观察两岸间的各种互动,“以大事小要仁、以小事大要智”已成为自保的座右铭。两岸和平稳定新均势的建立,将会有助于两岸就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对话与协商。
应该强调的是,海峡两岸和平稳定新均势状态的建立应有助于维护台海现状,也就是维护“海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现状。过去八年,陈水扁当局亟欲打破两岸现状,不断加快“去中国化”进程,使两岸间的对话与谈判陷于中断,最终导致了台湾经济加速边缘化、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两岸综合实力对比的差距越来越大,“麻烦制造者”的国际形象也难以摆脱。美国戴维森学院东亚政治系教授任雪丽便认为,陈水扁政府在过去8年里一心想说服民众反对统一,支持独立,却没有能够成功转换选民的意见,累积民众的支持。而这种片面谋求改变两岸现状的举动也恰是导致陈水扁下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恢复大陆海协与台湾海基会的制度化协商谈判机制有助于两岸相互信任的建立。建立两岸互信需要有效平台。4月1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会见萧万长先生时,希望“继续促进恢复两岸协商谈判”。同月29日在会见连战荣誉主席时再度强调指出,两岸应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尽早恢复协商谈判,务实解决各种问题,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其后,国务院台办发言人明确提出,“期望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早日恢复汪辜会谈所开创的海协与海基会制度化协商谈判的机制,双方共同努力,积极改善和发展两岸关系”。由此可见,大陆方面对于重开两岸制度化对话与协商的态度是十分积极的。
海协与海基会是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沟通管道与窗口,但两会间的联系与商谈却屡受干扰,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晴雨表。1993年汪辜会谈之后,两岸关系由于李登辉访美进行分裂活动而陷入僵局。1998年秋,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应邀赴大陆参访,在上海、北京与海协进行政治对话幷达成两会进行制度化交流与互访的四项共识。但是,其后两岸关系却又因1999年7月李登辉抛出“两国论”而再受重挫,大陆积极准备的汪道涵会长赴台被迫取消,两会接触、交流与对话的政治基础也随之丧失殆尽。
海协与海基会恢复接触、交流与对话是两岸关系转暖的重要标志,也有助于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新均势。只要两岸能够坚定的坚持“九二共识”,沟通渠道是畅通的,对话协商是及时的,就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两岸间片面打破现状和发生误判的状况,从而为累积互信打下坚实基础。
建立两岸相互信任尚须两岸双方互谅互让。一方面,台湾希望大陆能够展现更大的弹性,另一方面,大陆也期待台湾能够务实制定两岸关系发展的阶段性目标。从客观上看,两岸政治互信的建立,仍需一个盘整期,需要冷却激情、摒除对立。但从现实面看,建立政治互信的任务又难以拖延、无法回避。双方如能把握历史机遇,积极创造条件,当对实现两岸和平发展发挥良好的开局作用。(作者系中国社科院台研所副所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