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历来高度重视两岸青年交流合作和台湾青年在大陆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是民族的未来,也是两岸的未来。要为两岸青年学习、就业、创业、交流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条件,使青年一代成为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我们立足台湾青年实际需求,陆续出台政策举措、搭建服务平台,为台湾青年学习、实习、就业、创业不断创造有利条件。我们已经设立76个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和示范点,为台湾青年创业创新提供辅导培训、融资支持、资源对接等专业服务,累计已有1万多名台湾青年在基地示范点就业实习创业。各类企事业单位不断为台湾青年提供更多就业实习岗位,今年提供了超过2万个岗位。今年台生报考大陆高校地域更广、专业更多,部分高校报考人数超过往年数倍,大陆高校为台生提供了更多择业领域和事业发展空间。
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一批又一批的台湾青年带着梦想来祖国大陆创业,有些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他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例如,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台企呷哺呷哺已在祖国大陆开设门店800多家,两岸咖啡开设门店500多家,樱花卫厨开设60多家分公司、1500多家专业服务中心。同当年青年台商一样,今天正有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活跃在文创、互联网、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在大陆书写自己的奋斗故事,有些青年已有可喜成就。慧幸智能科技、纸箱王、苏州杯面、桃桃喜等台湾青年创业项目发展势头良好,一大批青年就业创业“网红”近年脱颖而出。
不久前,北京、福建等地台青联合倡议在大陆发展“靠自己、接地气、不投机、重发展、促融合、赢未来”六原则,各地台青在新媒体上反响热烈。“六原则”既体现出台青享受大陆各项政策措施的获得感,更体现出他们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相信广大台青的奋斗之花,必定会在祖国大陆这棵参天大树上结出累累硕果。
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多年来,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重要理念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紧扣台胞台企的实际需求,努力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今年2月,我们出台关于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31条措施,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学习、创业、就业、生活创造机遇、提供便利。“31条措施”体现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同等待遇”、“排忧解难”等理念,体现出我们对台胞台企的关心关怀,广大台胞台企已经深有体会。13个省区市的28个地方出台进一步具体措施。江苏省结合本省实际出台“76条措施”并取得实效,昆山市等省内城市也纷纷出台本地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已有近700家台资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近600家台企享受小微企业减免税优惠,7名台胞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仅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淮阴工学院、淮阴师范学院三所高校就累计招聘台湾青年教师近百人。台企研华科技研发的交通管理解决方案成功中标昆山“智慧城市”建设政府采购。国家和江苏省出台的各项措施受到广大台胞的热烈欢迎。
不久前,国务院决定,台湾居民来大陆工作不再需要办理《港澳台就业许可证》,在大陆工作的台胞可以工商营业执照、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或社会保险缴费记录作为就业证明材料,依法享有各项劳动保障权益,享受公共就业服务。这为来大陆就业创业的台湾青年提供了更多便利。
9月1日起,台湾同胞可自愿申领台湾居民居住证,持证台胞在居住地依法享受3项权利、6项基本公共服务和9项便利。这是我们积极回应广大台胞台企诉求,为台胞在大陆居住、生活、学习、从业等提供权益、服务和便利的又一重要举措。经过认真调研台胞特别是台青需求,居住证解决了台青集中反映的入住各类酒店民宿、享受民航高铁购票便利、办理各类手续等问题。目前,各地台胞踊跃申领居住证,已经切身感受到居住证给他们工作和生活带来的诸多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