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在成都,科幻遇见未来
http://www.CRNTT.com   2023-10-26 08:41:43


成都科幻馆展出的雕塑“笨笨”。(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评社北京10月26日电/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导,夜幕降临,“星云”造型的成都科幻馆流光溢彩。场馆顶部的“科幻之眼”时刻凝视宇宙,寄托着人类对科幻探索的向往。

  近日,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四川成都举行。这场有80多年历史之久的全球性科研文化主题活动,首次来到中国。5天的时间里,世界顶尖科幻作家、编辑、从业者与各国科幻迷齐聚蓉城,共话科幻发展、书写未来想象。

  搭建全球科幻交流平台

  10月21日晚,本届科幻大会的重头戏——2023雨果奖正式揭晓。中国作家海漄凭借《时空画师》获得最佳短中篇小说奖,成为第三位获得雨果奖作品奖的中国科幻作家。颁奖典礼上,中国首位雨果奖得主刘慈欣将奖杯交到90后海漄手中。

  “科幻作家要有科学精神,对科学要有一种追求。”谈及科幻作品与科学的关系,海漄表示,科幻作品要心怀对科学的崇敬,但并非每一个细节都要经得起科学推敲。只要作品好看,能够启发人们对科学的热爱就足够了。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雨果奖的获奖者除了来自欧美等传统科幻重镇外,还有不少来自中国、韩国、尼日利亚、越南等非英语国家,进一步推动了全球科幻文学多元化的发展。

  “今年有非常多的非英语作者被提名,这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美国科幻作家莱斯利·罗宾说,“文学界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通过阅读非英语国家作者的作品,能够学习和瞭解不同国家的文化。”

  观点的交流和碰撞,是此次世界科幻大会的意义所在。本届世界科幻大会共设置了展览、论坛、沙龙等200多场主题活动,搭建起全球科幻界思维碰撞的平台。

  “科幻作品展现了持续演进和不断演变的历史。当我们畅想未来的时候,过去的历史也在其中。”加拿大科幻作家罗伯特·索耶说,“中国有5000多年的历史,中国科幻作家要用自己的叙述方式,写出有中国特色的科幻文学。”

  德国科幻作家布兰登·莫里斯是一名物理学家和太空专家。在谈到科幻与科技时,他说,现实科技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步入了科幻作品中描绘的领域。“科幻作品不仅预测了未来的技术发展,还提供了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方向与方法。”布兰登·莫里斯说。

  “科幻文学是最能够引起不同文化、种族、国家的人们共鸣的一种题材,它描写了全人类共同的梦想,也描写了我们要共同面对的噩梦和危机。”中国科幻作家韩松说,“科技的发展让人们对未来更向往、更好奇了,科幻大会是科幻文学把全人类作为一体化视角的体现。”

  “世界科幻大会让来自世界不同国家的人们充分交流、融合碰撞,融合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刘慈欣说,“世界科幻文学面临着深刻变化的节点,科幻大会能够对科幻文学未来的发展作出深刻探讨和规划,让壮丽的科幻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