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3月29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如何增强对抗金融制裁免疫力
http://www.CRNTT.com   2022-04-21 08:15:14


  中评社北京4月21日电/美国对俄罗斯的金融制裁花样翻新,从用SWIFT“孤立”俄罗斯商业银行,到近期针对俄罗斯政府和企业的离岸美元债务,美财政部叫嚣要制造俄“历史性违约”、耗尽其外汇储备。虽然俄采取了反制策略,但英美这一轮金融制裁“组合拳”仍给俄未来几年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更有甚者,一些好事的英美媒体借此不怀好意地挑唆中美关系,煞有介事地推演中国能否顶得住类似的金融制裁,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但是经济结构显着不同、颇为互补。回顾历史,自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美两国在实体经济投资、贸易自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等领域合作加深,形成了二十年间互动双赢的贸易、产能、资金、资本的良性循环:中国靠外向型出口拉动本国城镇化、积攒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奠定了扎实的国家发展资本基础;美国则靠物美价廉的中国进口巩固了互联网、高科技和金融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在新一轮发达经济体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让美元成为世界上具有绝对领先地位的贸易结算货币和各国央行储备货币。

  中美经济、金融合作历史,是基于双方政府务实的政策导向,符合“金融是服务实体经济”的客观规律:美元作为贸易和投资工具是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而非作为武器制裁他国。从经济学的角度,在全球大市场中,美元作为央行储备货币,一旦成为“美国优先”的制裁工具,只会让很多国家不敢把自己的经济绑在美元一种货币上,而是谋求欧元、人民币等其他货币的多样化。这种趋势一旦形成,美元“一家独大”的全球结算和储备地位,必会受到严重削弱。

  不仅针对欧元,近几年由于美国内民粹化倾向,两党政客用对中国和人民币的强硬态度标榜立场,最终伤害了中美两国良性的经济和金融合作。这些不良政客真没准哪天会对中国动所谓金融制裁的歪脑筋,我们需要理性思考、认真面对。

  首先,中国应不断深化与欧元区的金融合作。俄罗斯近些年把外汇储备完全去美元、去英镑化,换为欧元、人民币和黄金,以黄金保币值、以欧元和人民币作为俄罗斯国际结算的货币中介。不同于英美的海权体系,法德等国的法律和金融体系更注重服务于实体经济、适应文化宗教的多样化、强调适度杠杆的陆权金融,这对中国金融现代化的进程有一定指导意义。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