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中国评论通讯社
首页|头条|焦点|大陆|台湾|港澳|国际|美国|两岸|华人|经济|财经|军情|社会
人物|文萃|图片|文化|娱乐|评论|社评|快评|观察|专论|网评|外电|智库|智囊
专题|专访|专页|周边|诗词|出版|编译|网书|数据|动态|电讯|名家|记者|简介
   2025年2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加入最爱】【中评邮箱
您的位置:首页 ->> 即时新闻 】 【打 印】 
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按下快进键
http://www.CRNTT.com   2019-09-20 09:33:39


  中评社北京9月20日电/随着新一轮高水平开放融通的大潮,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重磅举措也渐次落地。9月10日,证监会刚刚出台了资本市场“深改12条”,提出要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开放,同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取消QFII和RQFII投资额度限制。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正在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坚定不移的加速推进。

  证券日报发表评论员安宁文章表示,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资本市场的必由之路,也是推动全球资本市场共同繁荣的重要动力。

  要建设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中国资本市场,必须加强与各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合作,以开放促改革。只有坚定不移地扩大开放,才能保持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方向,才能真正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竞争力。

  文章介绍,近几年,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取得显着进展,逐步形成了多渠道、多维度的开放格局,开放的广度与深度不断拓展:在开通“沪港通”和“深港通”后,今年6月份,中英资本市场的沪伦通业务正式开通;积极支持交易所走出去,中国三家交易所与德交所集团在法兰克福合资成立了中欧国际交易所,首支D股在中欧所发行上市;大幅放宽证券基金期货行业外资股比限制,进一步放开外国人开立A股账户政策。这一系列开放举措的成果之一就是大大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从近年来明晟(MSCI)、富时罗素、标普道琼斯以及彭博巴克莱等国际主流指数相继将中国股票和债券纳入其指数体系,并稳步提高纳入权重就可以看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步伐加快,国际影响力也越来越大,国际资本不断进入也是大势所趋。

  数据显示,2016年,北上资金通过沪股通总成交金额仅为7453亿元,2018年已增长至26623亿元,增长逾3倍,而今年以来沪股通已成交了34807亿元;深股通2018年总成交金额20115亿元,今年以来激增至31681亿元。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加速流入,截至9月17日,北上资金已连续13个交易日保持净流入态势,累计净流入金额高达541.36亿元。

  此外,去年10月份以来,在全球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的情况下,境外市场流向A股的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流向新兴市场总规模的六成。2018年中国债券市场外资净流入规模约1000亿美元,占新兴市场流入外资规模的80%。

  由此可见,资本市场这一系列的对外开放举措,不仅便利境外长期资金进入中国资本市场,促进行业良性竞争,提升行业服务水平,更好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金融服务的需要,而且也大大提升了资本市场的国际影响力,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和服务能力。

  文章认为,随着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浪潮涌来,资本市场也迎来了高水平开放的新格局,开放的路径更加明确、清晰,开放的步伐也更加坚定。在加快推进资本市场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同时,也要坚持放得开、看得清、管得住,切实增强开放条件下的风险防控和监管能力。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
首页 | 港澳新闻 | 国际时事 | 两岸专区 | 军事聚焦 | 评论世界 | 财经视角 | 文萃大观 | 中评电讯 | 时事专题
关于我们 | 中评动态 | 招聘人才 | 联系方式 | 链接方式 | 中评律师 | 验证记者证 | 免责条款
     最佳浏览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国评论通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