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此事在岛内却经由媒体的炒作渲染,俨然成为当前两岸关系上一个不大不小的风波。这一风波发生于ECFA艰难通过后不久,岛内民意在这方面的论争尚余波未消,绿营依旧在就此话题攻击马政府;同时发生于岛内国民党、民进党为五都选举而激战正酣之际,国民党选情本来就因郝龙斌花博风波等细节而形势危急,当初普遍预测的所谓“坐二望三”,到如今竟然出现全线告急之势,更有人悲观预测国民党有五都尽失之虞,风波的发生更给了对手以口实,对国民党原本就不妙的选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无怪乎岛内蓝绿阵营罕见一致地抨击所谓“大陆打压”,绿营当年赖以赢得大选的悲情牌再度展现威力;岛内民意在媒体渲染下也一片哗然,民众对大陆的好感无疑也暂时受到不小的挫折,结果让倾向一中者扼腕叹息、恼恨不已,让倾向独立的深绿民众如获至宝、大肆炒作,中间选民无疑也会对其蹙眉不已。
客观地说,此次日方用“台湾”之名而非“中国台湾”或“中华台北”来指称岛内电影代表团,态度无疑较为暧昧,但在当前两岸关系总体趋于缓和,两岸在国家认同问题上心有灵犀地予以模糊的大氛围下,这种纯属民间性质文化交流性质场合的暧昧,与其说是鼓励助长台独,不如说是模糊两岸冲突,为两岸借电影这一大众文化媒介深入沟通交流提供一个去政治化的平台。
既然以往类似的国际文化交流场合就已经用类似方法处理过,此次再用其实无碍两岸关系和祖国统一大局。相信大陆台办系统应有如此判断,可惜作为国企高管的江平先生囿于专业及政治领会意识所限,未能深入领会对台政策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尺度,而是停留在以往的对台认识层面上,在国家认同问题这一原则问题上看似寸土不让、据理力争,实则有一味蛮干、不识大体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