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石之瑜:ECFA反射的台式民主性格
http://www.CRNTT.com   2010-06-08 00:40:09


 
  反君主、反暴民、反局部利益、反长期执政等等见解,以论民主,似乎都通,但也似乎互见盲点。不过,他们之间有一个公约数,是当代主流的民主理论家或台湾的民主理论家未曾触及的,那就是他们都反对专断独行。什么叫做专断独行?答案不可避免与民主主张者自身的历史经验息息相关,则一旦旁人的经验不同时,反而可能因为维护了自己所反抗的压迫者,就构成对自己的威胁。 
 
  关于压迫形态的不同想像,自然引发不同的抗争手段与不同的民主认识,进而促成方向与风格截然不同的民主制度。这就是何以民主的发生过程不得不出现两个敏感点:一是防止特定对象专断独行,二是为了判断民主是否成功,而测验自己是否能随心所欲。孙中山与毛泽东都注意到这其间的矛盾,因此都主张个人必须在大的团体之内活动,否则就成为放任。英美的团体识别是公民财产权,孙中山主张让革命民权,共产党则是标举无产阶级专政权。 
 
  但是台湾民主化主要的起点,恰恰在于质问谁有资格构成群体的一份子。在没有大团体作为活动范围的情况下,个人能否随心所欲演化成为民主化最基本的参照,以至于台湾民主的涵义,侧重的不但是防止一党长期执政带来的专断独行,更是人人争取自己可以专断独行的权利。这是为什么本来是用来防止专断独行的公投,今天变成是测验自己能否随心所欲的工具。

 (中评社特约作者石之瑜,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 第1页 第2页 】


    相关专题: 中评社专论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