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海和重要海峡水道,才是未来海战最可能发生的区域。”高正龙舰长谈道,“在这些海区组训,设置复杂的战场条件,可以大幅提升实战化训练质效。”
在郑和舰,这种近似实战的演训和考核场景,曾在托雷斯海峡、台湾海峡、钓鱼岛海域、马六甲海峡等地屡屡上演。
郑和舰是学员对接部队的关键环节,不仅关系着他们能否迅速适应基层岗位,也关系到海军战斗力建设。
郑和舰一直在寻找提升训练质效的最佳途径。为了缩短学员从院校到基层舰艇岗位之间的距离,郑和舰探索出了混编统管的训练模式,把学员轮流编入舰上的不同部门,嵌入岗位 ,与舰员一起值更,参与舰上的各种部署,使学员在实战化训练中摔打,迅速成长为合格舰员。
那年11月,郑和舰遭遇强劲的西伯利亚寒潮。
“当时的浪有六七米,舰体横摇达28度。”说起当时的场景,傅寒野依然记忆犹新。虽然学员们全都出现严重晕船症状,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很多人把呕吐袋挂在脖子上,继续开展各种操作。
“海军学员如同幼年‘鲨鱼’,虽说都是千挑万选的青年精英,但多数没有经历多少挫折,也没上过战场,需要千锤百炼才能闯荡大洋。”在谈到人才培养时,郑和舰政委孟建林对记者说。
一次,郑和舰在某海峡与一支外军舰队不期而遇。外军舰机对郑和舰抵近侦察。郑和舰舰长高正龙按照战备要求迅速采取应对措施,并要求随舰学员测定外军舰艇的运动要素,进行舰艇机动绘算和战斗航海作业。当天晚上,他又组织学员剖析外军舰艇性能,探讨未来海战的制胜办法。
采访中,记者在高舰长的电脑中看到,应对外军反侦察部署、取证部署、防空部署等方案一应俱全,学员和舰员的职责分工、具体战位以及组织流程一目了然。
“这些年,郑和舰常态化执行出访和远海实习训练任务,被外军舰机跟踪监视很平常。”高正龙解释说,“不过这些免费‘陪练’越多,实战味道越浓,学员成才越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