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30日电/为回顾两岸民众与海峡论坛的共同成长历程,展现海峡论坛十年取得的成果,感受两岸乡情、亲情、友情,增进两岸民众对两岸融合发展的共识,3月初,海峡论坛组委会启动“海峡论坛十年故事汇”征文活动,聚焦海峡论坛举办以来发生的两岸故事,以台湾同胞亲历亲闻亲述的事件为主,反映在海峡论坛的影响和感召下,通过海峡论坛的平台两岸民间在交流合作过程中发生的真实故事。
以下是“海峡论坛十年故事汇”优秀故事:
我从台湾到院前 作者 李佩珍
一、一个过场人物的因缘际会
2014年海沧区推出社会治理政策的美丽厦门战略规划,以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打造”一核多元、协商共治”的基层治理模式。海沧街道按照以”核心在共同、基础在社区、关键在激发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共识、塑造群众精神,全面以政府与居民共建的形式推动21个村(居)的特色发展,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展开共同缔造各项任务。
2014年八月份,台大城乡发展基金会 受海沧区政府的邀请,进行两岸社区建设的经验交流,藉此将台湾“社区总体营造”(以下简称“社造”)概念带入海沧地区的“共同缔造”工作项目。我们工作团队首先由一组约八人的台大城乡所研究生进行四个式点的调研工作。前3个月我与工作同仁们尚参与其他三个试点的共同缔造,但是每每到访院前社经常会感叹这个村子好像已经很会做啦、挺厉害了、似乎已经摸熟“社区总体营造”!
最初被划为拆迁村的院前社并未纳入共同缔造的村庄改造之列,村民们是透过报纸、电视新闻看到同样隶属海沧区的新阳街道兴旺社区在共同缔造执行下呈现出的崭新样貌,于是种下了尝试的念头。这个期间青礁村村长颜鸣秋经常带着村民参与共同缔造观摩行程,当时院前社村民积极央求村长代为争取参与共同缔造。由于院前社已划设为拆迁村,因此争取过程中几经波折,最后区里终于回复“那就试试吧!”,于是才开启了院前社的共同缔造之序幕。
院前社的共同缔造之路,被台湾来访的专家学者脱口而出的惊叹是,你们的工作进度是搭着火箭啊!院前社的经验是一个很特殊的农村发展案例,这一帮带头参与共同缔造的伙伴大多是八零、九零后的年轻小伙子,藉由一块城市菜地打出了一条备受瞩目的共同缔造之路。而我正式长驻蹲点院前社是在当年的10月底,当时团队将四个共同缔造试点分属四位专业规划师。此时的院前社,已让我看见具有台湾社区营造中很重要的在地组织(济生缘合作社),同时组织有定期的开会制度、工作项目责任分属、甚至也发展了新兴的社区微型产业(城市菜地)等。因此,更加触动我悉心的投注更多的情感去关注这一群可贵的“人为”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