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台以来,美伊之间一直口水仗不断。今年5月,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谈判,近期又宣布即将启动第二批对伊制裁措施,要使伊方原油、天然气和凝析油出口“降至零”。但是,就当前形势看,上述举措短时间内都不太可能迫使伊朗屈服。面对这种僵局,美国开始考虑在“反恐”上做文章就不足为奇了。
在上一版美国反恐战略中,全文只提到伊朗1次,而在新版本中,提及伊朗多达10次,而且一开篇就给伊朗扣上“支持恐怖主义的头号国家”的大帽子,将美国认定的中东地区恐怖组织和恐怖活动,比如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等的根源,都归结到伊朗的“策动与支持”之上。
这种公然对一个主权国家进行妖魔化的招数,美国已经不是第一次使用了,当年美国曾因莫须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伊拉克政权大打出手。在当前形势下,美国故伎重演,企图其实相当明确,就是通过妖魔化伊朗,为孤立、制裁对手继续寻找借口,形成对伊关系进退自如的主动态势。这样,进可为制裁甚至打击行动提供借口,退可为谈判和解增加筹码,僵持则可借机巩固与以色列、沙特等反伊国家的同盟关系,攫取政治经济利益,一举三得。
塑造环境,为推行霸权助力
众所周知,推行霸权主义,攫取地缘利益,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实质。近年来,美国实力相对下降,无法满足其全球霸权的需求,美国不得不放弃此前依靠绝对军事实力、奉行单边主义的硬干方式,开始转向更有技巧的利用全部资源,营造有利于己的地区战略环境。美新版《国家反恐战略》为此留出了空间。
利用盟友和伙伴的力量,历来是美国塑造国际环境、巩固霸权地位的重要手段,新版《国家反恐战略》中,特别重视伙伴能力的发挥。与上一版蜻蜓点水的提到伙伴作用相比,新版《国家反恐战略》专门抽出一章篇幅进行论述,提出了通过扩大伙伴选择范围、鼓励伙伴加强自身能力、增加反恐信息共享等措施,最终实现充分发挥伙伴自身作用,减少对美依赖的效果。相对应的,在整个新版《国家反恐战略》报告中,美国都对自身在全球反恐斗争中的责任闪烁其词,充分反映了美国想尽量减少责任、降低投入,把更多资源用于大国竞争的心理。而被推向反恐一线的“伙伴国”,不仅要在所谓“反恐”中承担更多责任,还在可能的大国对抗中,面临更大的卷入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