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企业征信、评级如何合力“融资难”
http://www.CRNTT.com   2019-04-28 08:26:16


  中评社北京4月28日电/中国个人征信发展迅速,除央行征信系统外,在八家个人征信试点的基础上,百行征信也于去年设立。

  21世纪经济报道发表记者辛继召述评文章指出,虽然125家企业征信机构在央行备案,但行业集中度较低,业内尚缺乏规模较大、覆盖较全面的企业征信机构。各家机构规模、注册资本普遍较小,行业整体亏损,甚至已有二十余家企业征信注销。

  对企业征信而言,征信“白户”仍然存在。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问题还需进一步打通。

  根据央行4月12日公布的数据,目前,个人和企业征信系统已采集9.9亿自然人、2591.8万户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信息,分别接入机构3564家和3465家,年度查询量分别达到17.6亿次和1.1亿次。

  上述市场主体中,个体工商户一般以个人身份向银行申请授信,目前仍有4.6亿自然人没有信贷记录。

  企业近3500万主体中,接入央行征信的超2500万户,即使考虑到“空壳公司”,很明显,企业征信中的“白户”仍然广泛存在。

  征信“白户”的存在,一般主要是小微企业。在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过程中,融资环节的最后一公里,即企业如何接触到银行,将反映自身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信息传递给金融机构,目前仍是信用传导链条的一个缺口。

  但是,与个人征信不同,个人征信中反欺诈优先级高于信用风险。在排除所谓黑名单客户后,按照个人信用情况评估其信贷额度。由于商业社会中供应链的存在形成网状社会,企业征信的欺诈风险很容易通过上下产业链的穿透调查来识别,企业征信的难点还在于识别企业信用。

  特别是,适应小微企业融资特点,诸如缺乏健全财务数据,经营不规范等,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不能只依靠企业财务报表和流水表现,而是通过企业经营数据、社保数据、缴税数据等建模,获得企业的信用额度。

  文章称,早在2015年,国税总局、银监会即联合发文,开展“银税互动”。

  目前,对国内百余家企业征信仍然以征信报告为核心,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数据,且只要是地方中小机构。由于规模较小,在企业征信信息获取过程中,征信机构与大中型银行相比,在与地方税务局的谈判中的“议价”能力并不高。而且,这一过程中,由于较大的征信机构、商业银行策略的趋同化,实际上已经变得拥挤不堪。

  从国际看,企业征信的最终目的仍是衡量企业的信用风险情况。

  美国企业征信龙头邓白氏积累了全球两百多个国家的企业数据,除了提供传统企业征信报告,还与费埃哲开发出小企业信用风险评分,中小企业“胡佛分析”等,实质上已经成为提供企业风险管理和市场营销方案为核心的商业咨询机构。

  此外,企业征信与企业评级有相通之处。

  企业征信主要应用于信贷等业务场景,企业评级主要应用于债券发行。目前,市场上有125家企业征信机构,97家信用评级机构。

  2017年9月发布的《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支持征信机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征信产品和服务,依法向政府有关部门、公用事业单位和商业机构采集信息。国家鼓励第三方评级机构开展中小企业评级服务。

  文章表示,企业征信与评级依靠的是机构本身的公信力。实际上,无论在债券评级,作为信用债投资主力的银行,也基本不看外部评级,而是自建投研团队,构建内部评级体系。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