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19日电/“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这是国家统计局对上半年经济态势的总体判断。直观来看,四大核心指标虽有所波动,但仍在合理区间:GDP同比增长6.3%,二季度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达737万人,完成全年任务67%;CPI温和上涨2.2%;进出口贸易结构继续优化。应该说,8个字的评价标志中国经济仍在正轨上奋力前行,这是我们增加定力、适时调整的依据所在,更是我们增强信心、稳定预期的根源所在。
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周人杰文章表示,实事求是,永远是形势分析与政策制定的基本方法。今年二季度以来,确有部分指标出现小幅波动,但总体上未滑出合理区间,位于年初预设的范围之内。更何况,取得这份成绩的内外部环境可以说是“今非昔比”。一方面,世界经济整体低迷,贸易扩张速度放缓,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常态,谁都会或多或少受到这样那样的影响。6.3%的增速看上去略显承压,可放眼主要经济体依然是名列前茅,是比较扎实和可靠的,是经得起考验和比较的。
另一方面,“高质量”的比重更是不可同日而语。先看供给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快于规模以上工业3个百分点,投资同比增长10.4%,增速比全部投资快4.6个百分点,而代表先进产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明显高于GDP。再看需求侧,6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9.8%,比5月又提高1.2个百分点,上半年消费对GDP贡献累计超六成。更重要的是,房地产业目前处于多年少见的平稳期,没有大起大落,这让老百姓预期更稳、更敢花钱了。供需双侧见证了更高质量的6.3%增长速度。
文章称,中国经济没有“脱轨”,也不会“脱轨”。我们并不讳言各种风险挑战和下行压力,但同时各类预案和调控的“后手”已蓄势待发。展望下半年,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支撑条件非常充足。第一条是上半年的不俗成绩,奠定了全年收官战的坚实基础。二是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放管服”改革还在路上,大手笔的营商环境优化也将进一步释放活力,必会全面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三是基础设施投资潜力巨大,加大专项债发行力度接下来会大展身手。四是一系列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有改革的全面深化,有调控的预调微调,有布局的空间优化,6%—6.5%的区间底线我们守得住、守得牢、守得好。
当然,“总体平稳”的判断背后,也要看到长期累积的一些结构性矛盾在凸显,其中既有周期性因素,也有体制性制约,属于成长中正常的烦恼、发展中正常的困惑。比如PPI的基本平稳与CPI的涨势温和之间,实际上反映出生产企业的活跃度有待提升,尤其是制造业PMI连续两月持平,较50%的临界点稍低,亟待出台富有针对性的逆周期调节办法。联系到大学生毕业季的临近,稳就业的政策应当与调结构、去产能的政策相互协调好。此外,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7%,生态、环保、教育等领域的补短板投资在上半年井喷,下半年如何“化优势为胜势”,同样事关发展的平衡与后劲。
文章指出,发展不是数字的单纯增进,最终要用“以人民为中心”来检验。上半年直接关系“钱袋子”与幸福感的指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跑赢了GDP增速,而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74,比同期缩小0.03。就业、工资、民生的“进”才是真的“进”,“稳”才是真的“稳”。中国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与丰富的调控经验,以及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1.7亿受过高等教育和拥有技能的人才资源,只要我们不为外界所扰,坚持正确航向不动摇,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巩固稳中向好的态势,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交出一份更精彩的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