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7日电/日前,银保监会新闻发言人介绍称,自2017年启动“治乱象”行动至今,3年来已累计压降影子银行资产16万亿元,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所谓影子银行,是指游离于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包括各类相关机构和业务活动)。影子银行有三种主要存在形式:银行理财产品、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产品和民间借贷。影子银行在某种程度上是金融市场的补充,重在依法合规经营。不过,在此前一段时间里,影子银行开展的业务并没有做到依法合规,造成了资金“空转”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负担,甚至留下了风险隐患。
影子银行的业务往往在多个市场、多种金融机构之间交叉运行,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性、金融风险在不同市场和机构之间的传染性大大增加。一些银行在为企业提供融资时,借助影子银行,以短期资金为长期项目融资,增加了流动性风险。而且,影子银行业务层层嵌套,降低了业务透明度,部分资金投向不透明,监管部门难以有效控制杠杆率。
在防范化解影子银行金融风险的过程中,需要运用监管之手来堵“偏门”,通过去杠杆、去通道、去嵌套、去伪创新,还原金融的本来面目,解决资金空转成本高企的问题。要继续严查同业、理财、表外等业务,严查违规加杠杆、加链条、监管套利等行为,进一步规范合作业务发展。
堵住了“偏门”,还需要开“正门”。有民营企业反映,在监管不严的时候,如果无法从银行途径获得贷款,还可以通过影子银行获得资金,虽说资金贵了一点,可还是获得了急需的资金。如果这条渠道完全断了,从银行又贷不到款,会给企业带来资金上的压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一种提醒,在化解影子银行风险、进一步压缩影子银行规模时不可过急、过快,需要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环境,留出应有的时间和空间,有序压降。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提高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优化金融结构,形成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市场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定制化产品,更好满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彭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