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经济何时回到潜在增速?
http://www.CRNTT.com   2020-04-13 08:37:35


  中评社北京4月13日电/摘要:

  疫情之前我国潜在增速在5.5%-6.0%,且处于下台阶的阶段。如果疫情导致全球经济进入衰退,那么中国经济最快也至少需要两个季度才能恢复到潜在增速(强力刺激的情况下),而且基本很难回到前期水平。同时,经济衰退本身还可能会挫伤潜在增速。这是我们在估计全年经济形态和位置时需要考虑的一个基本前提。

  疫情发展到现在的阶段,已不再是一次性冲击,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由于经济有其惯性,按下暂停键之后重启需要时间,经济短期内很难迅速恢复。

  刺激政策即使按照最乐观的估计,至少需要两个月到一个季度的时间才能见到传导效果,对应而言,利率低点大约就在6月末-7月初。如果情况不理想,可能还会推后。

  因此,二季度内长端利率继续下行方向仍然明确,时间比空间重要,再度重申久期策略可以继续参与。

  随着全球疫情可能出现拐点以及更加全面和大力度的刺激政策陆续落地,市场的关注点还是基本面。国内一季度数据即将陆续公布,该如何看待全年经济走势?3月22日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表示“估计二季度各项经济指标会出现显着改善,中国的经济增长会比较快地回到潜在产出附近”。那么,当前中国经济潜在增速处于什么水平?经济能否快速回到潜在增速?

  如何看待衰退与潜在增速的关系?(1)疫情前经济潜在增速在5.5%至6%,且处于下台阶的阶段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于2019年发表的《中国潜在产出的综合测算及其政策含义》的论文中对我国潜在增速进行了测算,通过生产函数法、状态空间模型、宏观计量模型及DSGE模型四种方法对我国潜在产出进行了季度估算和预测,以四种结果的加权平均值为潜在增速的测算值。从结果来看,2020年中国的季度潜在增速在5.5%至6%之间。同时,若不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保持当前经济结构不变且人口外生条件下,未来10年内我国潜在产出增速仍将缓慢下降,逐步稳定在4.8%至5.1%的区间范围内。

  (2)经济衰退之后短期内很难回到潜在增速通过观察上图中国GDP实际增速与潜在增速,我们可以发现以下事实:危机之后即使有政策刺激,经济恢复至潜在增速至少也需要两个季度。例如金融危机时期GDP低点在2009年1季度,而直到2009年三季度以后才回到潜在增速附近(>10%),而1998年6月经济触底之后也是到1998年年底才回到潜在增速(约8.5%)。强刺激确实会使经济企稳,但经济增速难以回到前期水平。例如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虽然出台了力度空前的刺激政策,但经济增速依然未能回到危机发生前的水平(2007Q2,次贷危机发生在2007年8月,中国经济已经开始降速)。1998年增发国债刺激经济,但经济反弹幅度也低于前期高点,当年经济也未能保八。

  (3)经济衰退可能导致潜在增速继续下台阶根据美联储的研究,经济衰退本身也会导致潜在增速下降,主要影响渠道是投资减少导致人均资本存量下降,同时劳动参与率下降也会形成拖累;在衰退之后的四年中累计降低潜在增速1.5个百分点,其中发达国家约2%,发展中国家约1.25%。

  如何看待此次疫情冲击?(1)疫情不是一次性简单冲击,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如果疫情短时间内结束,那么大概率只是一次性冲击,比如2003年非典。但随着全球疫情大爆发,以及随着之而来的失业剧增、企业破产、外贸和供应链受阻、新兴市场资本流出和债务压力攀升等问题,疫情已不再是一次性简单冲击。近期国际机构普遍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陷入衰退。IMF表示,2020年全球经济负增长,程度可能超过2008年金融危机,经济将在2021年迎来恢复[1];IIF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测值从1%下调为-1.5%[2];WTO预计由于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大流行,2020年世界商品贸易将暴跌13%至32%[3]。世界银行预计,2020年发展中国家、欧洲新兴市场和中亚的GDP将收缩2.8%至4.4%[4]。(2)经济能否出现报复性反弹?目前普遍的预测是中国一季度衰退,欧美则二季度继续负增长,问题在于经济能否出现短期触底反弹。市场都看到了本次疫情有其特殊性:致死率不高,不会导致劳动力大幅减少;全球大流行之下各国普遍采取隔离等防控措施,短期内对经济造成强烈冲击,不过严格防控之下疫情存在即将面临拐点的可能性。因而,本次疫情并没有特别好的先例进行参照。我们认为经济有其惯性,按下暂停键之后重启需要时间,经济短期内很难迅速恢复。在此我们介绍两篇理论研究供大家参考:一是供给冲击的乘数效应。NBER论文《Macroeconomic Implications ofCOVID-19: Can Negative Supply Shocks Cause Demand Shortages?》指出,疫情期间由于隔离措施导致的失业、企业破产等短期供给冲击带有乘数效应,即短期的供给冲击最终会带来更大幅度的需求下滑。例如,疫情期间旅游业暂停开放,该行业从业者收入和消费都会受到冲击;而对于其他消费者而言也很难有替代品可选,大部分旅游支出应该会被省下而不是转作他用;两者合计的需求减少可能会大于旅游业本身的供给收缩。此外,企业破产则可能通过居民消费渠道放大对总需求的冲击。二是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外溢效应。BIS近期发表的论文《The macroeconomic spillovereffects of the pandemic on the global economy》研究了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动态影响和外溢效应。这种外溢效应一方面来自各国不协调的隔离防控措施,另一方面来自传统的贸易和金融联系。假定隔离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仅限于Q1,对欧美和其他发达经济体(OAE)的影响在Q1和Q2相同,对美国和其他新兴经济体(EME)的影响程度分别是Q1占25%、Q2占75%。论文通过贝叶斯向量自回归(BVAR)对各大经济体的经济走势进行了模拟。从模拟结果来看,即使乐观假设下疫情不出现反覆(二季度冲击结束),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可能也会持续,后续可能只是温和回升。论文还指出由于外溢效应很大,仅仅个别国家和地区的疫情得到控制并不能有效降低经济受冲击的程度,因而需要有效的国际协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