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http://www.CRNTT.com   2020-04-20 11:20:57


 

  以产业共生筑牢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根基。产业共生空间实现方式不能局限于产业园区内,更要拓展到区域之间合作。产业共生区域一体化实现形式表现为将总部布局在发达的中心城市,而将生产加工基地布局在欠发达地区,以较低成本价格获得中心城市的战略资源和欠发达地区的常规资源,实现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最优空间耦合,实现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企业三方共赢。长三角地区发达城市重点发展总部经济,实现总部所在“中心区域”对基地所在“外围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从而使整个区域逐步实现均衡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需要通过产业共生建立更大空间的合作网络,共同提高产业生存能力和获利能力,获得经济效益。

  以城市功能互补夯实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载体。长三角城市群战略目标是打造世界级城市群,但城市功能分工不合理阻碍建设进程。当前,长三角城市群正在从过去的龙头城市“一极独大”强势领跑的单极化格局,逐步转化为“多中心格局”。需清晰认识到这种“多中心格局”并非“去核心化”。上海依然需要发挥好龙头作用,上海的核心地位越突出,对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越好。城市群中不同城市需认清自我、找准定位,明确不同城市分工,加强系统性的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强化功能布局互动。要着力发挥城市功能专业化和产业专业化的协同效应。城市功能专业化并不能代替产业专业化,同一功能类型的城市间,仍可以在产业层面形成分工。上海、南京同为服务功能专业化城市,其中上海在金融、航运、总部经济方面优势明显,南京则在软件研发等生产者服务业方面形成特色。城市决策者要认识到城市功能分工的客观性,从城市自身的要素禀赋出发,强化错位发展,形成分工合理与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格局。

  以要素配置空间耦合提高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效率。要素配置效率提升不能仅限于产业间要素配置,而应优化要素配置空间效率。目前,长三角地区城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劳动力与资本空间配置错位严重,难以推进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需要优化人口、资源和产业之间空间配置,提高要素配置空间耦合效率。各地政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整体区域效益,阻碍了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不利于长三角深度融合发展。因此,建议将重点集中在破除“行政化壁垒”和“地方利益保护”,解决市场配置的前端扭结,提供更加自由的市场竞争条件,形成“看不见的手”与“看得见的手”协力推动区域资源要素流动的良好局面。加强交通枢纽、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为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提供支持。

  以协同创新增强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动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不能靠单个“指头”,更要“握指成拳”。长三角正处于工业化后期向后工业化过渡阶段,创新驱动是发展引擎。长三角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需要有一盘棋思维,须建立包容性的区域协同创新机制,发挥聚合效应。着力转变以行政区为主的惯性思维,从各自为政的单一区域治理模式向区域整体治理和系统治理转变,打破区域阻隔,形成一体化的“大公共服务”格局。整合各自的创新和产业优势,通过创新要素互联互通、联合组织技术攻关,打造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规划建设不同类型跨省(市)的科技创新区,集聚高级创新要素和高端科技产业,形成具有全球吸引力和辐射力的创新空间。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