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0月24日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场二战结束以来全球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危机,国际科学界展示出极大的毅力和努力。显然,全球性大流行病不可能单由一个国家应对,而是需要各方通力合作。
帝国理工学院里来自中国的科学家和学生们在流行病学、疫苗研发和患者治疗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其中,既有中国研究者在新冠疫苗研发小组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科学家对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的研究分析促进了疫苗的开发,也有中国科学家领衔的团队使用新冠病毒抗体来开发潜在疗法,用以治疗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一系列冠状病毒感染。
帝国理工学院有3000多名中国学生和200多名中国科学家,他们中不少人参与了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的一线工作。我由衷敬佩那些冒着被感染风险去帮助重症患者的中国友人。还有许多人积极以其他方式提供帮助,也让我深受感动。我听到很多在英华人志愿者帮助采购紧缺抗疫物资的故事,对此我深表感谢。
帝国理工学院积极筹划了疫情建模工作,该模型为世界许多国家政府提供指引,并为防止疫情大规模暴发提供战略依据。由流行病学家尼尔•弗格森教授领导的新冠病毒响应小组,在全球享有声誉,几位中国学生也是该小组的成员。
毫无疑问,如果没有中国同事和合作伙伴的卓越贡献,许多工作将无法取得进展。
数十年来,许多中国顶尖科学家都曾在帝国理工学院学习,中国学生和科学家注入的力量让英国受益匪浅。例如,中国学者在帝国理工学院建立的数据科学研究所现已成为世界著名的数据研究中心。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问英国时参观了帝国理工学院,他表示,希望大家为中英科研合作和两国共同繁荣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科研机构是创新的重要来源,也是出色的合作者。我们与清华大学建立了一个能源研究中心,该中心正在帮助英国和中国向低碳电力和能源系统过渡。帝国理工学院还与清华大学举办了在线联合座谈会,探讨新冠疫苗开发的前进方向、改进诊断工具以及流行病的经济影响等。会议汇集了两国的顶尖学者,是开展国际合作的一个鲜活例子。
中国学生群体是帝国理工学院数量最多的国际学生群体。他们为学校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在毕业后将自己的杰出知识技能运用到应对各种社会挑战中。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新冠肺炎疫情给科研工作和高校的运作方式带来了许多变化。不变的是,我们始终致力于国际合作。英中两国的科研人员必须继续保持合作,为共同应对当前及未来的全球挑战做好准备。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玛吉•达尔曼(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副校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