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黄炜能:陆惠台措施优于蔡政府的加薪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8-05-17 09:53:40


 
  他指出,蔡政府提出“提高全民薪资行动方案”,中长期要“增加投资”、“加速产业升级”,实际上也无助于改善中位数以下收入的家庭生活。

  他指出,要吸引外资,要先问商人如何看台湾?台湾的市场规模有限,在性价比的考量下,必定是优先投资具有较高利润的高科技、金融服务业等,对本来就是较高所得者有锦上添花功能,但对处于劳力密集的传统产业及劳工,无法雪中送碳。

  其次,在台投资要考量台湾对外几乎没有FTA(自由贸易协定)、没有RTA(区域贸易协定);以食品出口东南亚为例,35%关税与17%的增值税,成本就比别人多了52%,试问有多少产品在国际市场能比别人多承担 52%的成本?这又与蔡政府政治凌驾于经济,有很大的关系。

  至于“加速产业升级”,黄炜能说,产业升级政策,在台湾历经李登辉 、陈水扁、马英九,到现在的蔡英文,已经喊了30年,却没有具体的成效;主要原因是台湾绝大部分是中小企业、微型企业,无力投入研发;大企业的产业价值链则是全球布局,谈产业升级,几乎只有大企业放在台湾的研发部门可以对应,这也无助于薪资所得在后段班的族群。

  “愈南部,痛苦指数愈高。”他表示,投资与产业升级的困境,在南台湾尤其严重,高雄本该是南台湾经济的火车头,但产业发展迟滞、外移,人口外流,都市人口被台中超越,高雄市的“立委”还减了一席。民进党在南台湾民意支持度松动、逆转,已经在反应了人民的心声。

  黄炜能认为,反观大陆日前推出的31项惠台措施,以及厦门对台的60项措施等,相对的,更能锁定中、低收入的族群;举凡个人的就业、创业学习,以及中小企业、微型企业的奖助、融资贷款等,针对性就更明显了。很多人看到了台湾的困境,现在出现的人才西进、青年学子加速到大陆求学,已经用脚做出决定。

  他认为,大陆的惠台措施能否发挥作用,一方面要看台湾人民的抉择意愿 ,另一方面要看大陆能否具体落实。当有台湾有人想要西进时,能有接洽的窗口、平台,将可加速惠台措施的效应。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