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明日大屿”对低税制支撑作用值得重视
http://www.CRNTT.com   2018-10-20 10:51:54


全国政协常委林建岳博士(中评社 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10月20日电/有些人在讨论“明日大屿”财政支出时,不仅忽略了规划可带来巨额土地收入,更没有看到填海造地收益是低税制的重要支柱。“明日大屿”将为低税制发挥持续性支撑作用,对此,社会各界和特区政府应该重视。香港过去填海造地7,027公顷,不仅解决居住和发展所需土地,而且带来庞大卖地收益,为低税制提供有力支撑。“明日大屿”可提供1,700公顷土地,七成为公营房屋,三成私楼和商业用地可为库房带来超过万亿元的收入,是继续维持低税制的重要财政来源。有人说,如果当年能够坚持八万五建屋计划,房屋问题不会如此严重。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现在我们也该问:如果今天“明日大屿”不幸被拉倒,未来的房屋问题将会陷于怎样的困境? 

  “明日大屿”是一个超级大工程,在社会上引发广泛讨论甚至产生一些争议是正常的。通过理性务实的讨论,全面分析利弊得失,集思广益,有利于凝聚共识,更好地推动落实“明日大屿”规划。

  填海为低税制提供财政支撑 

  “明日大屿”规模大,财政投入自然不小,香港能否负担的问题首先凸显出来,有人甚至批评政府“倒钱落海”、“烧晒储备”。这种说法至少是过于狭隘和片面。显而易见的事实是,“明日大屿”历时十几年,整项填海工程分阶段进行,即使填海项目成本达数千亿元,也是分十多年支付,每年不过数百亿,现在本港每年的基建费已高达千亿元,完全有能力负担这个开支。

  在这里,我想特别讲一讲香港的低税制与填海造地之间的特殊关系。香港奉行低税制,薪俸税标准税率只有15%,利得税税率最多为16.5%。看看西方发达国家的薪俸税税率:美国37%、英国45%、德国45%、日本55.95%;再看他们的利得税税率:美国27%、英国19%、德国30%、日本30.86%。相比之下,香港市民确实在享受低税制的优越。但是,特区政府的开支却相当庞大,钱从何来?卖地收入占了相当比重。

  先看下面一组数字:特区政府2011至12年度的卖地收入为831亿元,占政府收入比重为19.2%。之后,政府每年的卖地收入都在600亿以上。2017至18年度的卖地收入高达1,636亿元,占政府收入比重更升至26.7%。至今为止,全港有7,027公顷土地为填海地,占已发展地区约26,500公顷的26%。这些填海得来的大量土地,不仅解决港人居住和经济发展所需,而且带来的庞大卖地收益,为香港多年来保持低税制提供了重要的财政支撑,功不可没。

  再看“明日大屿”。据专家推算,东大屿人工岛面积1,700公顷,扣除交通基建配套及社区设施用地,估计有五成土地可用作建屋,预算建屋用地中,七成为公营房屋,三成是私楼和商业用地。按一公顷等于约10万平方呎计算,假设是相对较低的六倍地积比率,“明日大屿”所能提供的楼面面积就多达1.53亿平方呎。以非常保守的每平方呎6,000至8,000元计,已可为库房带来万亿元以上的收入。

  大家想想,如果没有持续造地带来庞大收入,香港的低税制如何维持? 

  “明日大屿”承载港人安居梦 

  我支持“明日大屿”,还因为“明日大屿”承载港人的安居梦。

  港人安居难,可谓“举世闻名”。美国顾问公司Demographia今年公布的《全球楼价负担能力报告》,香港连续8年登上全球最难负担楼价城市之首,全家人要不吃不用19.4年才足够置业。这样的“世界第一”,不啻是港人悲歌。

  我们看到的现实是,本港目前有21万个“房户”,26万申请者正轮候公屋,平均轮候时间达到5.3年;近日新一期居屋认购者超标近60 倍;许多年轻人置业都是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共付首期。“明日大屿”可为香港提供 1,700 公顷土地,其中七成将用作发展公营房屋,让港人特别是年轻一代看到了安居的希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