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中国军人40年:不同的青春 共同的信念
http://www.CRNTT.com   2018-12-24 18:03:28


 
  就这样,徐贵祥一步步成长为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文艺创演系主任。他不断从自己的军旅生涯中寻找灵感,从《弹道无痕》中的石平阳到《历史的天空》中的梁大牙,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军中英雄。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军队以“消肿”为突破口,向着“精兵、合成、高效”的方向大步迈进——1985年,裁军100万;1997年,裁军50万……

  “裁军是为了强军。在现有条件下,要走精兵之路、科技强军之路。”作为多次改革的亲历者,徐贵祥记忆中,自己许多熟悉的战友都为改革做出了贡献。

  1998年,长江、松花江等发生特大洪水,“众多部队奔赴抗洪一线,但有的部队当时已接到了裁撤命令,他们仍站好最后一班岗,特别让人感动。”

  “全军官兵能高度的统一,一切服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听从党和国家的号召。”徐贵祥说,这就是中国军人的责任!

  1988·起飞之路

  1988年,山西19岁的高中毕业生刘旺,带着那个年代青年对军人特有的崇拜,放弃大学保送名额,报考了空军飞行院校。

  “空军飞行员只有少数人能当上。那时我也没多想,就是奔着这个飞行员去的。”事隔多年,刘旺坚定地说。

  空军飞行员的成长之路异常艰辛。一路过关斩将,刘旺终于成为一名优秀飞行员,10年安全飞行1000小时,并多次获得殊荣。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