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更好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http://www.CRNTT.com   2020-04-03 09:39:48


  中评社北京4月3日电/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500亿元逆回购操作。7天期中标利率为2.20%,较上次中标利率下调20个基点,力度明显加大,超出市场预期,这将有助于引导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

  经济日报发表记者陈果静述评文章表示,包括此次公开市场“降息”在内,近期已有一系列包括专项再贷款、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降息”在内的货币政策落地,不仅给市场提供了增量资金,还引导了贷款利率下行,扩大了政策覆盖面,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金融支持。

  但是,在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市场的资金价格创下新低的同时,实体经济却仍在“喊渴”。虽然全国复工复产率明显提升,但各环节尚未完全协同,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阻滞环节。正因如此,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

  货币政策传导是中央银行运用数量型或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通过金融机构和市场将金融资源配置到企业、居民等部门,进而实现产出、物价等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

  当前,在境外疫情呈加速蔓延态势,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中国疫情输入压力持续加大,经济发展特别是产业链恢复面临新挑战的情况下,更需要进一步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这不仅关系到金融体系自身,更关系到实体经济融资问题能否得到有效缓解,关系到企业复工复产进度。

  文章分析,摸清“堵在哪儿”是关键。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空间,“工具箱”也较为丰富,可以灵活自主地向市场提供流动性。因此,从总量上和货币渠道来看问题不大。但在通过货币政策提供充裕的流动性并引导贷款实际利率降低后,资金能否得到有效运用,低利率能否真正让实体经济受益,还取决于各类市场主体的意愿和能力。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枢是银行,在流动性注入银行体系后,受到资金供求双方意愿和能力的制约,信用扩张受到供给端和需求端多重约束。资金堆积在银行体系、金融市场,难以有效转化为实体经济的信用扩张。最终表现为金融体系“有钱”难以用出去,也难以触达最需要的地方。因此,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更多地要从银行的行为出发,强化激励机制。

  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要解决好“传导到哪儿”的问题。当前,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脱贫攻坚、春耕备耕、畜禽养殖、外贸行业等急需信贷支持,需要引导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通过优化资金配置和金融服务,重点帮助这部分企业、行业解决资金需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能只靠货币政策“单兵突进”,应发挥“几家抬”的合力。一方面要破解银行所面临的约束。在LPR改革作用下,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还需要金融监管部门完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相应贷款考核激励机制,适度加大对不良贷款尤其是针对小微、民营企业不良贷款的容忍度;另一方面,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还需要财税、产业、监管等其他方面政策和改革协调推进,通过“几家抬”的方式形成合力,共同打通“梗阻”。

  下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需要下更大力气、想更多办法、出更多实招。继续释放改革促进降低贷款实际利率的潜力,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推动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形成相互支持的三角框架,促进国民经济整体良性循环。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