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统筹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http://www.CRNTT.com   2020-07-24 07:59:22


 
  第四,突出人才引领,培育勇于科学探索和精益求精的人力资源。

  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人才是基础所在。要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改革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全社会营造精益求精的工业文化,大力培养具有科学探索精神的从事基础研究的创新型人才和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的工程师和技能型产业工人。

  一方面,培养潜心科研、热爱探索的科学家和创新人员。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充分赋予科研人员决策权,把人的创造性活动从不合理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等体制中解放出来,支持科研人员更加心无旁骛地勇攀科学高峰。另一方面,改革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发展高端职业教育,在高校引入技工职业资格证培训制度,又要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和职业院校加强密切合作,创新“订单式”人才培养方式,打造一批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团队。

  第五,突出位势重构,打造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全球化产业链。

  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出现本地化、多元化、分散化趋势,对中国产业链带来冲击。如何化危为机,需要更加精准的战略导向。

  一是稳住制造业基本盘。要加大力度有针对性地对中小企业进行扶持,落实好减税降费各项政策,加大企业稳岗补贴,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此外,还可考虑在中西部地区选择若干工业基础较好、承载空间较大的城市集中力量打造一批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构建中国经济发展“新雁阵”。二是努力实现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跃升。以提高国际分工地位为核心,加大高附加值零部件环节的进口替代和本地化的产业链配套,促进中国制造业向高级组装、核心零部件制造、研发设计、营销网络等分工阶梯攀升,提高产业链分工地位。鼓励优势企业利用创新、标准、专利等优势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在垂直分工中打造以我为主的国际化产业链。三是积极打造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聚焦高端芯片、基础软件、生物医药、先进装备等影响产业竞争格局的重点领域,加快补齐相关领域的基础零部件、关键材料、先进工艺、产业技术等短板,培育壮大形成新兴优势产业集群。

  第六,突出改革创新,打造有效激发各类主体活力的制度环境。

  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必须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优化配置的藩篱,打造让各类主体活力迸发的制度环境。

  一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对标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形成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加快培育技术、人才、数据等各类要素市场,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高配置效率。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降低制造业融资、人工、物流等成本,为产业链稳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促进市场化创新。对于绝大部分科技和产业创新项目,要充分发挥市场力量,支持企业主体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推动创新;突出先行示范、效率优先,依托深圳、长三角等发达地区和华为等龙头企业重点突破产业基础瓶颈制约;对于极少数事关产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领域,探索建立新型举国体制,集中力量予以突破。三是持续推进开放合作。坚持独立自主和开放合作相促进,继续大力推进中国企业、机构、高校与一些国家在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的合作,营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好国际环境。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