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朱鹏飞:做中南文化交流的桥梁
http://www.CRNTT.com   2024-02-29 10:12:53


 
  在田野实践中文化互动

  不同于文献研究,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是通过置身其中、观察和深入访谈来获取尚未被书写的知识,它不是简单的你问我答,而是一场有效互动的访谈,包含不少门道。比如访谈期间如何应对突发情况、怎样更好地共情访谈者、如何对不同访谈者有效发问等。这些能力无法在课堂上言传,只能让我们在田野中领会。

  我的研究方法属于多点民族志田野调查,在开普敦选择三个不同类型的田野点。传统的人类学田野点一般是以村落或社区为单位的静态空间,现在田野点也可以是当地发生的动态事件。进入并融入每一个田野点,背后需要巨大的时间和情感投入。比如为了获得访谈机会,我需要先进行大量的铺垫工作得到对方信任,每条访谈内容写到纸上或许只有两三行,但实际上需要我长时间的驻扎、频繁到访,尽量让自己和当地人融为一体。

  我的田野对象主要是当地贫穷群体,除了日常对他们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外,我还尝试通过自己在开普敦的人脉进行资源整合,为我所在的田野点社区搭建了一个合作项目:去年6月,在我的牵线搭桥下,一家当地华人文化教育公司和社区的一个非政府组织建立了一项海外实习志愿者服务项目。来自中国的大学生不仅将办公软件操作技能、工作报表统计知识带给了当地社区,而且为社区人员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欢乐。截至去年底,已经有两批实习生通过该项目来到开普敦,他们住在社区进行半个月到两个月不等的社区服务工作。这是令我感到欣慰和自豪的一项田野成就。

  还有一次,我在田野调查中认识了当地的科伊桑人,他们喜欢诗歌,我为其中一位科伊桑人创作了一首中国格律诗,称赞他为复兴民族文化所做的努力与贡献,我也借此机缘向他介绍了中国古诗的一些格式和韵律等知识,他们饶有兴味。

  除了在自己的田野点进行长期观察与访谈之外,我还喜欢趁假期自驾旅行。这样不仅可以领略南非美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在更大空间范围感受当地不同的人文景观,更加真实、鲜活地理解南非的多元文化与社会变迁。除此之外,我还力求扩大自己的田野访谈广度,希望能从更大角度反观我的田野案例。我不仅访谈过南非的宪法之父奥比·萨克斯等传奇人物,也访谈过沦落街头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通过与各类群体的访谈,我更加立体地认识了南非社会。

  两年的田野经历使我深刻体会到一个道理:田野调查这种研究方式不仅仅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问答,更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互动;研究者不仅通过当地人认识了当地文化,当地人也通过我认识了更加鲜活的中国文化。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