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多渠道搭建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推进核心技术攻坚。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是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瓶颈制约。要依托装备制造优势企业和领军企业,积极对接国内外高等院校、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和行业协会,联合组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和研发创新联盟,建立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协同合作,提升重大关键装备和高端新型装备创新能力;要整合业内外资源搭建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加强重大关键装备基础理论与共性技术研究,围绕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开展创新攻关,重点突破一批当前急需、制约长远发展的重大装备技术和关键部件;要加强技术研发与应用转化相衔接,鼓励发展科技成果和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仲裁、咨询、担保等服务型科技中介机构,提供研发创新、转移转化、知识产权、资源共享、检验检测、工业云信息等服务,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产品化、产业化。
第二,加快推动工业软件创新突破,推动“软”“硬”协调发展。要创新体制机制,着眼长期、持续投入,推动装备、自动化、软件、信息技术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协同创新,开展工业软件攻关。面向装备智能化和高端化发展需要,加快发展制造基础软件、研发设计软件、制造执行软件、车间设备控制软件、数据管理软件、供应链管理软件等高端工业软件,培育壮大平台软件、应用系统、开源社区等新兴业态。同时加强软件企业与制造企业协同合作,依托装备制造企业的生产制造、数据信息、经验积累等优势推进工业软件研发,利用国内市场积极推进国产工业软件先试先行,通过市场化推广应用加快国产工业软件改进提升。还需推进信息技术集成应用,加快重点工业设备、企业业务系统上云步伐,丰富和发展工业APP创新生态,培育一批通用和专用工业APP。
第三,重点发展系统集成和总包服务,提高产业链竞争水平。提高系统集成能力是增强装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要顺应装备产业转型发展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需要,提高装备系统设计、集成、测试和总装能力,开展“项目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选型+设备制造+安装维护+使用服务”一体化集成服务。推动装备制造企业、软件供应商、工程公司等拓展系统集成服务,引导装备制造企业发展成套装备“交钥匙”工程以及总集成、总承包服务,深化工程总承包公司、软件开发商与装备制造企业合作,提高系统设计开发能力、供应链整合能力和产品标准化水平,加快向“系统集成供应商”和“成套设备服务供应商”转型。
第四,提高装备柔性个性化生产能力,提高供需协同水平。装备制造业具有显着的订单式生产特点,需适应装备产品下游领域多、应用场景差异大的特点,推动装备制造企业开展模块化设计、柔性化生产和个性化定制,实现供需两侧和产销两端的高效衔接。要鼓励装备制造企业和集成供应商优化产品设计,增加优质新型产品有效供给,满足不同群体不断升级的多样化消费需求;要引导企业建立基于网络的开放式个性化定制平台,加强用户需求管理,精准感知、快速获取用户实际需求,根据用户订单进行自动排产、生产物料供应、产能优化利用;要提高装备行业网络协同制造水平,推动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搭建网络化协同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加快研发设计、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全流程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装备制造业的产能利用效率、生产制造弹性和客户响应速度。
第五,推动专业化增值服务创新发展,激活服务增长空间。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生产性服务业提出了更高要求,装备制造与现代服务将加快从失衡分割、松散联系向互促互进、深度耦合转变,装备增值服务也将迎来巨大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要鼓励企业在装备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强化服务理念、增加服务投入,拓展装备产品服务功能,提升技术装备服务价值。还需引导企业围绕装备产业链前后端环节,积极发展研发设计、试验验证、设备采购、认证监理、节能环保、市场营销、品牌运作、科技咨询、现代物流等专业服务机构,实现产品经济和服务经济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