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1月12日电/中国科技以创新之手拨动探索之弦,在2019年奏出了“嫦娥”登月、“胖五”归来、“双龙”探极等一个个激动人心的乐章。一步一个脚印的背后,既有中国速度,也有中国智慧。创新带来的成果和突破,释放出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持续推动着高质量发展,让亿万人民共享科技创新带来的巨大利好。
这一年,中国科技收获满满。“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长征五号火箭成功复出,首航南极的“雪龙2”号和“雪龙”号“双龙”探极……这是靠自主创新打造出一身“上天入海”的实力;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单体航站楼,首艘国产航母“山东舰”服役……这是用高超的技艺、攻坚的决心淬炼出的大国重器;中国天文学家发现70倍太阳质量的迄今最大恒星级黑洞,中德等国科研人员在青藏高原共同研究发现丹尼索瓦人,从而将青藏高原史前人类最早活动时间由距今4万年推早至距今16万年……正是孜孜不倦的潜心探索,对地球和宇宙的认识更加深入,不断夯实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基石。
这一年,科技创新的引擎作用格外明显。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使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这将让5G通信技术真正服务经济社会。全球首款类脑芯片问世,以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在金融、医疗、教育、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等各个领域的全面融入,掀起了数字经济和经济数字化的新一轮高潮。与此同时,普通人的生活也因这些新技术悄然发生改变:使用手中的智能手机,无论是购物、支付、交通出行,或是语言翻译等,都能一键解决;无人驾驶、虚拟现实和人机协同等技术应用已崭露头角。2020年曾被不少科幻小说设定为故事发生的未来年代,今天,科技的力量的确创造出了以前无法想象的美好生活。
科技突破的井喷,有赖于不断厚植的创新沃土,发挥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过去一年,从进一步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相关自主权,到“减轻科研人员负担七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正是科技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政策红利持续传导,使得创新活力充分释放。与此同时,高科技企业纷纷设立基础和前沿研发中心,69家科创板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共计投入研发费用近56亿元,也充分体现出企业作为创新主体,对拥有关键核心技术和“硬科技”的渴求。这启示我们,从根本上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真正通过市场机制来体现人才价值、给知识定价,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就能激励更多科技人才勇闯科研“无人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的脚步不曾停歇。展望新一年,一些重大科技计划已在路上。中国火星探测任务有望在2020年实施,中国空间站建设也计划在这一年向太空送去第一块搭建的“积木”。中国北斗将完成全部组网卫星发射,向世界递出一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领域的“中国名片”。5G网络的建设将催生全新应用场景,像4G助推移动互联网诞生一样,有望创造出超乎想象的新事物。身处创新涌动的时代,这份幸运值得每个人去珍惜和把握。
新年新起点。经历过考验和挑战的中国科技,对走好自己的路充满信心。通过自主创新,做强优势、补齐短板,更充分地激发出人的创新创造活力,中国科技的创新脚步将继续一往无前。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余建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