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就像一个威力巨大的引信,引发世界经济政治、科学技术和安全格局的许多全面重大深远的影响和变化。
第一波武汉是重灾区。从1月23日武汉封城,3月19日武汉新增病例归零,再到4月8日武汉解除封城,中国控制住了新冠疫情,代价是一季度GDP增速跌至-6.8%。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谋划开局之年。这预示着未来40年改革开放将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和环境。
第二波美欧疫情蔓延。4月17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2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4万例。G7除日本以外,剩余西方G6累计确诊病例占全球的58%,累计死亡病例占全球的69%,其中,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占全球的31%,累计死亡病例占全球的22.75%。IMF今年1月份预测全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3%,4月份下调为-3%,美欧经济将陷入深度衰退。
第三波很有可能波及拉美、非洲和南亚次大陆。全球新增病例前10的国家包括排在第二位的土耳其(新增9154例),排在第四位的俄罗斯(新增 4070例),排在第七位的巴西(新增2791例),以及伊朗(1499例)、新加坡(1351例)。中国累计确诊病例占全球的3.87%,其余四个金砖国家占全球的3.63%,合计7.5%。新冠疫情使世界强烈意识到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斗争。我们处于同一个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各国只有联合开发出检疫工具、疫苗和有效药品,共同探索新冠病毒发生发展和传播规律,团结合作与新冠病毒展开不懈斗争,才能共度难关。
疫情结束后的世界将是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新冠疫情不仅加剧了原有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和产业布局的对立和冲突,也带来了抗疫模式背后的政治因素竞争。尤其当中国在第一季度控制住新冠疫情影响,开始全面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启动经济社会生活正常化,全年力争保持正增长。而美欧在第二、三季都可能在疫情重创下艰难应对,加剧了中美抗疫的地缘政治化竞争。这不仅加剧了“去全球化”的进程,而且加剧了“去中国化”的进程。其中一个明显的倾向是将中国疫情扩大化,将中国抗疫模式歪曲化,将制度竞争显性化。来自美国精英代表发表的公开信,呼吁中美团结合作联合抗疫。但合作的基础类似于当年美苏团结合作抗击法西斯,然而,战争结束后迎来的却是冷战。如果把中美团结合作抗疫被当作权宜之计,这预示着疫情结束后大国政治经济冲突对抗和分裂将加剧而不是缓和。因此,未来是推动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和产业布局朝向持久团结合作方向迈进,还是进一步陷入冲突对抗的陷阱,各国面对重大战略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