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边境扫雷排爆记事
http://www.CRNTT.com   2018-11-28 10:11:01


云南扫雷大队官兵在土地堡雷场进行搜排作业(2016年5月6日摄)。新华社
 
  家就在雷场边的扫雷大队四队班长刘贵涛,一家人曾饱受雷患之苦:爷爷触雷牺牲,表哥、姑姑被地雷炸伤。原本在外地服役的刘贵涛,得知扫雷大队组建的消息后,第一时间申请加入扫雷大队。

  为人民吃苦冒险,值!

  在雷场,地雷等爆炸物种类繁多、交织混埋、辨识难度大。因年代久远,部件锈蚀老化,地雷性能极不稳定,极易突爆,排雷危险可想而知。

  “脚底一滑,甚至滚落一块石头,都可能触发地雷。”扫雷大队大队长陈安游说。

  天保口岸雷场,官兵们深挖半米多,刨出上万枚地雷。刘贵涛小心翼翼拆除一枚诡计雷时,蚂蟥突然叮咬,他腿脚一动,旁边战友惊呼:“地雷!”低头一看,他鞋底边上就是一枚地雷!

  两年前,下士程俊辉在排除一枚绊发雷时,脚下山石轰然崩塌,他跌入30多米深谷,经抢救无效牺牲。这位扫雷战士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

  前不久,中士杜富国在排除爆炸物时,突遇爆炸,防护服虽然保住了他的生命,可他却失去了双手、双眼。

  扫雷大队官兵常年穿梭于热带丛林中不同雷场,没有固定营房,生活条件艰苦。

  一次,扫雷大队二队去一个雷场执行任务。由于去一次需2小时车程,官兵们干脆住到雷场。在没电、没手机信号的原始丛林中,他们吃压缩干粮,喝地表水,仅用7天,就清除完所有地雷。

  扫雷大队三队官兵常年住帐篷,今年10月,他们转换雷场,挤在边民废弃的烤酒房,人均面积不足2平方米。

  3年来,扫雷大队官兵人均进出雷场700余次,搬运扫雷爆破筒等物资10余吨。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