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点——
坚持非对称制衡思想,注重提高生存能力
俄军在推进“三位一体”核力量现代化进程中,结合其国情军情,在研制核武器思路、提高核武器性能、调整核力量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显着特点。
用“非对称”制衡思想指导研发新型撒手锏装备。在新兴军事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俄军尤其注重高新科技对非对称作战的赋能作用。在高新战略武器研发上,俄军持续加大资金投入,不断研发运用高超音速、无人自主系统和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加速核武器更新换代,以求获得非对称优势。俄研发的“先锋”战略导弹,飞行速度超20马赫,具有大幅机动能力,能够从任意方向和不同高度接近目标,有效规避敌方反导系统探测,达到快速隐蔽突防效果。“波塞冬”无人潜航器则具有优异的隐身性能,能长时间自主深水航行,可携带200万吨当量的核战斗部,足以摧毁敌大型沿海城市、海军基地和航母编队。俄军“亚尔斯”新型洲际导弹,运用了分导式多弹头技术、弹道变轨技术、主动式电子干扰技术和红外干扰技术等,性能非常先进。
把提高战略核力量生存能力摆在首位。为确保具备有效的核威慑能力,在国家遭受侵略时能够实施有效的迎击和还击,俄军在推进核武器现代化进程的同时,还多措并举提高战略核力量生存能力。这些措施包括增加机动型洲际弹道导弹部署比例,对核弹头、运载工具和发射装置进行抗核加固,在战场布局上实行隐蔽、分散部署,以及加强核力量日常演训提升快速反应能力等。“白杨-M”“亚尔斯”弹道导弹采用了独特的多层结构壳体技术,可有效屏蔽核电磁脉冲的辐射能量。俄海军还在维柳钦斯克、北莫尔斯克等地为战略核潜艇建造可以抵御炮弹、导弹甚至核打击的钢筋混凝土堡垒。
注重完善“陆海并重、空基补充”的核力量体系。俄军“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各具特色,互为补充。目前,俄军52%的核弹头被部署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上,约35%的核弹头部署在核潜艇上,其余13%则部署在重型轰炸机上。近年来,俄军根据外部威胁变化和国力现状,适时调整核力量结构组成,在保持陆基核力量主体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增强海基核力量比重,同时保持空基核力量的稳步发展。有报道称,2050年前,俄可能会将海基战略核力量在其“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中的比重提高到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