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7月26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当地时间7月22日,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批准东京电力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排污入海”计划,预计于明年春季正式开始排放。“排污入海”计划在2021年4月份一经公布,就遭到国际社会、周边国家和国内民众的强烈谴责。然而,日本政府仍一意孤行,置世界人民利益和国际海洋安全于不顾,强推“排污入海”,这种做法极不负责。
此次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通过“排污入海”计划不过是“走过场”。早在去年12月份,东京电力公司就已向原子能规制委员会递交了“排污入海”计划,即用大量海水稀释核废水,使其中的放射性物质氚的浓度低于国家标准的1/40,再通过新建海底隧道,在近海约1公里处排放,整个排放过程预计将持续20年至30年。今年4月份,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就已经原则同意了东京电力公司的计划,幷于5月份正式出具了合格的审查结果,此后按规定向公众广泛征集意见。虽然收到了1200多条意见,但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却判断这不足以左右此前的研判结论,认为东电的计划已经满足了采取排放措施的要求,幷正式批准。
日本政府“明修栈道”,东电早已“暗度陈仓”。自今年4月25日开始,东电便启动了放水口铺设和挖掘工程,幷赶在原子能规制委员会正式批准计划之前的7月17日完成了部分作业,钢筋混凝土材质的排水口也已经制作完成,颇有些“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意味。虽然东电称此为可随时修复的“环境作业”,无需特意报批,但这种先斩后奏式的赶工和意料之中的批准,表明日本政府、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和东电公司之间或许早已达成了某种默契,也显示了日本政府希望尽快推进“排污入海”工程的焦急心态。
核污染水的确已经成为日本政府的“心病”。据日本媒体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每天释放核污染水量约130吨,截至7月14日,储存在水箱中的处理水约为130万吨,已经超过了1000个储罐容量的96%,预计到明年夏秋季将彻底饱和,东电公司已无意继续增设储水罐,认为这将挤压区内用地空间,阻碍废炉正常作业。加之今年日本自然灾害频发,3月份的福岛地震导致核电站内80余个储水罐倾倒甚至侧翻,这进一步坚定了日本政府加紧处理核污染水的决心。事实上,处理核污染水幷非只有“排污入海”一个选择,日本政府曾提出5种方案,分别是“排污入海”、蒸发后排入大气、沿地下管道排入深处、电解处理以及固态化深埋。据估算,“排污入海”在其中成本最低,实施最便捷,而被认为是最环保的固态化深埋方案成本是其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耗费的工程量也更庞大。然而,只是为了自己省钱省力,就理直气壮地乱排乱放,这与日本一直希望构建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完全不符。
毫无疑问,日本一意孤行“排污入海”,是对国际社会、周边国家地区和本国国民的极度不尊重。<nextpage>
首先,日本“排污入海”的方案尚未获得国际原子能机构最终认可。虽然今年2月份以来,日本政府极力促成国际原子能机构赴实地考察为其背书,但从目前进展看,国际原子能机构尚未针对有关核污染水排放入海安全性作出明确判断,而是将在今年下半年对最新实施计划进行再度评估,在最终排放前公布结论和报告。显然,当前日本已经不再顾忌“排污入海”是否正当,而是试图用强推的方式架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意见,利用国际组织决议不具强制性的特点突破现有国际规则。
其次,对于周边国家的意见,日本更是置若罔闻,不仅中俄两国向日方提交的联合技术问题单未得到任何反馈,太平洋岛国论坛领导人会议和外长会议就此问题表达的严重关切也未获回应,在各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其提出提供科学数据、理论依据等要求后,日本政府竟计划9月份起在核污染水里养比目鱼和鲍鱼以“自证清白”。在关键问题上畏畏缩缩、装聋作哑,甚至用“伪科学”代替科学,其心虚可见一斑。
此外,沸腾的国内民意是日本政府的棘手难题。据日媒报道,今年3月份,福岛县、宫城县多个民间组织共18万人联名向东电公司和经济产业省上书反对“排污入海”,以日本全国渔业协会联合会为代表的渔业从业人员群体担心“排污入海”对日本渔业的声誉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从其公布计划伊始便坚决反对,部分当地民众已对屡屡出事的东电公司产生了严重的信任危机,这种危机有转嫁至政府的趋势。如想得偿所愿,日本政府下一步还要做好核污染水排放设施所在地大熊、双叶两町的工作,幷如其此前承诺的那样“获得渔业相关人员的理解和认可”。
日本国内有完善的垃圾分类处理制度,街道以干净整洁着称,民众乱丢垃圾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然而在处理核污染水时,日本政府却大行“双标”之道,掩耳盗铃,欲把太平洋当成“下水道”排之而后快,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日本的国际形象,也将给世界环境、周边国家地区和本国国民造成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希望日本政府能够早日回到理性、科学的轨道上,尽快停止这场一意孤行的闹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