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
“整理工作将更难 后面都是硬骨头”
新京报:清华简的释读主要难在哪里?
黄德宽:首先是认字,要考释清华简中未见之字。字理清了,还有佶屈聱牙的词句需要梳理。即便有点“文通字顺”的意思了,仍然面临竹简大多为古书佚籍,仅有极少数有传世文献可与之对照。
新京报:研究的时候如何把竹简编连?
黄德宽:研究竹简,一个基础工作就是竹简的编连,首先要把同一篇竹简找在一起。
没有编号的竹简可以按划痕排。竹简是竹筒做的,古人会在竹筒外边画一道线,利用线对线进行排列,这也是清华简整理过程中发现的方法。
但划痕有时也不够准确。我们会依据竹节的位置、简的颜色、简的污迹,来综合判断简在什么位置,编连对了就是文通字顺,但时有错简,在所难免。清华简的研究一直保持严谨的态度在做。
新京报:清华简编连顺序怎么排定?
黄德宽:当年李学勤先生敲定,先易后难。
先将竹简的编排进行大致分配,按内容为主进行分篇,这次发布的第八辑正好是治国理政辑。每辑篇幅接近,差不多发布100多枚简。
新京报:流散的竹简大家会质疑真实性,对此您怎么看?
黄德宽:因为不是考古发现的竹简,大家会怀疑真实性。一方面要有专家鉴定,二是根据技术鉴定,用碳14测定,还会进行化学检测。此外,专家还会根据简文内容、文字进行判断。
综合多个因素,从科学手段和学术经验加以判断。清华简不会是假的。
新京报:清华简后续的工作将如何安排?
黄德宽:目前简书整理刚过半,以后争取保持每年出一本。但后面整理工作将越来越难,因为之前的竹简编连有编号、内容清楚。后面内容难度越来越大,都是硬骨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