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动态力量部署概念在2018年1月出台的《国防战略报告》中正式提出。该概念是一个专为应对大国竞争设计的兵力管理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力量部署模式,通过增强美军兵力部署的突然性、模糊性和非线性,提升美军生存力和威慑力,达到“战略上可预测,行动上不可预测”的效果。
美国海军是最早转向动态力量部署模式的军种。2018年4月,在时任防长马蒂斯的推动下,海军“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开始向动态兵力部署模式转变。在新模式下,航母打击群的部署周期从7个月压缩至3个月,但部署频次增加,部署地点和时间间隔打破规律,航线和任务灵活可变,灵活性和不可预测性明显增强。目前,印太战区多个航母打击群都已尝试过动态力量部署模式,战区海军正向其他舰种推广该部署模式。
美国陆军主要通过短期轮流驻训的方式实现动态力量部署。在印太战区,陆军主要以“太平洋通道”项目为抓手,开展短期轮训。每条通道一般设置3个训练站点,各站点位于战区内不同地区,如东南亚、南亚、东亚等,陆军部队与各站点国家军队联合演训数周至数月,既利于维持陆军在印太战区的力量存在,提升与伙伴国的协同行动能力,又可锤炼运输司令部的远程力量投送能力,让更多的部队有机会了解战区内一线情况。
与海军和陆军相比,美国空军转向动态力量部署模式起步稍慢,但力度不小。今年4月中旬,空军宣布战略轰炸机部队将从基于前沿部署的静态兵力部署模式,向立足本土驻扎的动态兵力部署模式转变,更好地发挥战略轰炸机部队“跑得远、力臂长”的优势,提升战略威慑力。此后一个多月,空军至少7次演练“全程不落地洲际打击训练”课目,每一次演练使用的航线、时间、攻击方向、协同方式等都有所不同,集中检验动态兵力部署模式的可行性。事实上,动态兵力部署模式与空军近年来提出的“疾速猛禽”和“敏捷战斗部署”概念存在许多共同点,下一步很可能结合运用。
来源:解放军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