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需要三重突破
http://www.CRNTT.com   2020-11-24 08:22:14


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就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产业基础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产业的加工装配制造能力和水平。
  中评社北京11月24日电/产业链现代化是十九届五中全会对中国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所作出的重大谋划和部署。产业链现代化是支撑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国家全面现代化具有长远的、基础的和重要的战略意义。

  北京日报发表南京大学长江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志彪文章表示,中美贸易冲突和新冠疫情,是对中国产业链现实水平的实战状态下的压力测试。中国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物质保障。同时也暴露出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存在的风险和不足。目前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增值能力较弱,成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在产业关联关系的突破上,需要培育更多掌控产业技术的“隐形冠军”

  文章指出,产业链上的“隐形冠军”就是国家的基础产业。产业基础的能力和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产业的加工装配制造能力和水平。夯实这些产业基础能力,在全球价值链上造就大批“隐形冠军”,需要在国家现代化规划的顶层设计中,加快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

  培育产业链中的“隐形冠军”,需要政府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在实际操作中,应该根据产业升级的紧迫性,重点选择产业集群中的头部企业,鼓励其通过纵向合并等方式,联合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把资源和要素集中投放在这些知识技术密集的基础领域和关键环节,把技术一层一层地往上做、往上提升,再逐步向上延伸产业链,掌握产业链中不易被替代的那些核心技术。这方面可以学习日本经验。

  培育产业链中的“隐形冠军”,需要从培育一大批“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开始做起。大企业尤其是实力比较雄厚的国有大企业,比较适合做那些需要连续不断巨额投入的“累积性创新”事业,而大量的、从无到有的跳跃式、颠覆式创新,要发挥众多经营灵活、创新动力强的“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的首创精神。目前,大的从精密机床、半导体加工设备到飞机发动机,小的从圆珠笔球珠、高铁螺丝钉到电子芯片、微电子导电金球等,都是我们在产业链上的软肋。为了打破跨国公司对这些高技术、关键部件和材料的垄断,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产业特点和性质,分别让不同的企业去进行长期的研发、创新和突破。

  培育产业链中的“隐形冠军”,需要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这两种精神对于培育“隐形冠军”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般来说,诸如工艺流程的改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等维持现行秩序下的渐进性创新,需要学习和强调日本式的工匠精神,比如:精益求精、刻苦工作、用户为上等;而如果我们追求的是那种必须从无到有的或带有破坏性特性的创新,光凭工匠精神是无能为力的,必须形成容忍失败的鼓励创新的文化,要学习和发挥美国式的、毁灭性破坏后再生的企业家精神。

  在产业组织关系的突破上,要培育更多具有市场势力的“链主”

  文章认为,产业控制能力的最终控制力,取决于全球价值链上的参与者对其特有的治理体系和结构的把控能力。

  全球价值链上的“链主”是跨国公司。跨国公司之所以可以做“链主”,往往是因为它具有两种优势:一是市场优势,二是技术优势。前者形成市场需求驱动型全球价值链,以市场中的品牌、设计、需求、营销、网络等为优势,向全球生产商发出采购订单。如在零售超市、电子商务中就存在这种超级的“链主”。后者形成核心技术驱动的全球价值链,以设计、研发、技术标准等为优势,组织供应网络中的企业群体进行生产。如在资本技术密集型的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就存在着大量的这种技术驱动的全球价值链“链主”。总之,这些“链主”要么通过市场需求订单、要么通过技术诀窍供给来给全球价值链中的企业制定、执行和监督规则,并最终获取全球价值链中价值创造的主要收益。

  提升产业控制能力,首先要依据产业性质,构建或培育具有这种治理能力和地位的跨国公司。没有这些在全球竞争中具有治理能力和地位的跨国公司,尤其是缺少以技术为基础的全球价值链“链主”,就不可能有中国制造强国的地位。过去我们提出来的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其实从产业组织关系看,就是要在产业链上培育“链主”。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