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汪毅夫:安徽老唐在台湾
http://www.CRNTT.com   2019-05-31 00:16:06


汪毅夫(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北京5月31日电(作者 汪毅夫)老唐名定奎,字俊臣。清同治十三年(1874),老唐奉旨率淮军铭、武13营凡6500人从徐州移驻台湾。老唐及其安徽子弟兵给人印象不错:“淮军登岸,人人有磨拳擦掌、不可遏抑之势。唐军门亦到郡,沈毅勇鸷,见乎眉宇,未必肯以不战归”。军门是提督的别称,老唐当时是记名提督,故称。钦差大臣沈葆桢称老唐为“唐总统”,以其总统13营兵;又称为“俊帅”,以老唐字俊臣也。想来,安徽老唐应该是有点俊、有点帅。       

  老唐及其安徽子弟兵乃从运河入长江处的瓜洲,登沈葆桢派出的琛航、大雅、永保三舰到澎湖,又从澎湖“用小轮船盘入旗后、凤山”,“搭兵棚”安营。老唐率领的是装备精良、纪律严明的洋枪队,士气高涨。淮军入台前,台湾地方官员潘蔚、夏献纶遵朝廷旨意同日本侵略军多次交涉,开展军事上的外交斗争;日本侵略军“为天所困”、发生疫情。淮军入台,使得日军理亏、天困加上气怯,终于灰溜溜地撤离台湾。在台湾,淮军也“困于疫”,老唐本人“荩劳过度,贵体违和”,几乎病倒于军中。这便是钦差大臣沈葆桢对唐定奎所言“贵部千辛万苦,保卫全台”的来由。               

  唐定奎及其安徽子弟兵在台参与“剿番开山”。在《清实录》里,光绪元年(1875)十月十六日,记名提督唐定奎有了新职“福建陆路提督”:“以剿番、开山出力,予福建陆路提督唐定奎优叙”。优叙即从优叙功,以备奖赏也。“剿番、开山”一节,说来话长,容我另文详说。        

  淮军的编练方式在台湾留有影响。据《清实录》,光绪元年(1875)七月二十八日,沈葆桢以台湾营伍废弛,奏请拟仿准楚军营制,归并五百人为一营。另外,唐定奎曾“前赴旗山规度炮台工程” 。     

  临末,用沈葆桢的话说:在台湾,“淮军功成名立,民情爱戴,可谓全美”,这也是对安徽老唐的一番夸奖。                                 

  (作者汪毅夫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讲座教授、全国台湾研究会副会长)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