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与互联网成科普主渠道,科普活动作用显着
在科技信息来源方面,调查显示,电视和互联网是公众日常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分别占比68.5%和64.6%。在互联网渠道中,微信、百度等成为公众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工具。
科普活动在公众获取、了解科学知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调查显示,过去一年中,参加过科技展览和科普讲座的公众比例分别为21.5%与18.7%,参加过科技周、科技节或科普日活动的比例为15.3%,较2015年有大幅提升。
公众利用各类科普设施获取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的机会明显增多。调查显示,公众在过去的一年中参观动物园、水族馆或植物园、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和自然博物馆的比例分别为58.1%、31.9%和29.5%。
在公众对科技的态度方面,调查显示,我国公众对科技持积极支持的态度,非常愿意支持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
谈及我国公众科学素质增长较快的原因,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王康友说,首先得益于国家近年来重视科普工作,加大投入,科普人才增长明显加快,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据统计,2016年,全国共有科普人员超过185万,比2006年增加近23万。更突出的是,2016年,全国中级职称以上或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科普人员接近100万名,比2006年增长近五成。
“2016年,我国有科技类博物馆920座,展厅面积超过280万平方米,10年增长3倍。”王康友说,我国还积极推动科技资源对社会开放共享。比如,2017年全国138家科技馆免费开放,平均每馆免费开放242天,超过4000万人次参观。
科普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科普内容的供给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比如,2014年,中国科协启动了科普信息化建设专项和“互联网+科普”行动,打造了“科普中国”品牌。此外,我国还建立了科普快速响应机制,科普创作团队与传播渠道对接,实现重大科普内容半小时内推送的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