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杨坤锋:凤梨事件搞对抗 台要防骨牌效应
http://www.CRNTT.com   2021-03-20 00:32:29


杨坤锋受访。(中评社 方敬为摄)
  中评社台中3月20日电(记者 方敬为)针对台湾农产品出口问题,逢甲大学合作经济暨社会事业经营学系教授杨坤锋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台湾农产打开大陆市场,很大成分是因为ECFA早收清单,大陆输入台湾产品相对宽松,那是不正常贸易行为。大陆反映检疫问题,反而才是正常,台湾应该设法做好检疫,只是指称大陆市场不稳定,无济于事。

  杨坤锋提到,台湾若持续采取对抗姿态来处理对陆的农产贸易,就怕后续产生骨牌效应,而台湾农产输陆占比已近三成,排名第一,假如对岸真的下重手,瞬间的贸易缺口,短期台湾难寻替代市场,恐怕不堪负荷,蔡政府需要审慎评估。

  杨坤锋,日本国立东京大学农经学科金融学博士,现任逢甲大学合作经济暨社会事业经营学系专任教授,曾任逢甲大学合作经济学系系主任、创新创业中心主任等职。

  对于大陆3月起暂停进口台湾凤梨的问题,杨坤锋表示,蔡政府应该先厘清楚,为什么台湾凤梨会以大陆为主要外销市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运输及保鲜成本低,产品价格有竞争力;二是受惠于ECFA早收清单,台湾农产品享有零关税优惠,加上属于政策性采购,所以大陆对台湾农产品输入相对宽松。

  因此,杨坤锋说,大陆市场过去对台湾而言,是条件相对优渥且稳定,不卖大陆台湾凤梨还能销往何处?后续的市场真的会比较稳定吗?真的需要意气用事吗?值得大家思考。

  杨坤锋提到,两岸农产贸易因有ECFA框架作为基础,台湾受惠较多,这是不合常态的贸易行为。台湾农产的外销模式,是由贸易商接受海外订单,再去针对订单需求、规格,去洽接农民、农会、合作社等对象,来集货、分级,最后再外销出去。

  但因为台湾的农产品外销,多属于小农产销,并不是由一个团队统一种植、品管,所以每一个农民所种出来的产品,质量有所不一,不同的品质凑在一起卖,甜度不一、外观不一,然后把产品送到外国去,对上由跨国农产企业统一品管的产品,基本上是没有竞争力的,这也是之所以台湾难以开拓海外市场的原因。

  杨坤锋说,而大陆市场,说老实话,主要是因ECFA早收清单,属政策性采购,让利给台湾,通关或检疫都相对容易,这是台湾的利基。如今,蔡政府乐于接受这个优惠,但当对岸提出农检问题,回到正常贸易交涉范畴时,台湾反而称对岸的市场不稳定,这是不合逻辑的。

  杨坤锋指出,台湾农产品外销长年以中国大陆占比最高,且有逐年攀升趋势。据“农委会”统计,2020年台湾农产品外销仍然以陆、港、澳地区为最多,达29%。目前台湾官方针对凤梨农检问题,似乎打算采取对抗到底的姿态,就怕后续产生骨牌效应,这三成的外销缺口,恐怕不堪负荷。

  台湾农产若失去大陆市场,有替代管道吗?杨坤锋表示,短期内难寻,开拓新市场需要时间经营,若要急就章,政府就需要花钱帮助贸易商做运输成本等相关补贴,才会有贸易商愿意做。

  例如这次转销往澳洲的凤梨就是如此,过去销往澳洲成效不彰,因为澳洲本身就有凤梨,加上台湾至澳洲的保鲜及运输成本高昂,让贸易商却步。这次蔡政府透过给予包装箱补贴的方式,一公斤空运补助105元新台币,让贸易商愿意营运澳洲路线。但试想,光是纸箱就远超过凤梨价格,如果没有补助有竞争力吗?政府愿意长期提供补助吗?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