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http://www.CRNTT.com   2023-09-09 08:47:33


  中评社北京9月9日电/现代化产业体系是各产业有序衔接、深度融合形成的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特征的产业系统,乡村产业的基础性决定了其不可或缺性。乡村产业根植于县域,承载着乡村价值。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对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没有产业的农村,难聚人气,更谈不上留住人才,农民增收路子拓不宽,文化活动很难开展起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涉及产业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的系统转变。

  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特征是结构合理化,发展富民乡村产业是方向,但绝不能放松甚至削弱粮食生产

  学习时报发表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主任涂圣伟文章表示,现代产业体系是各产业协调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及网络体系,具有结构合理化特征。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改变当前产业结构不均衡,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的局面,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在资源总量约束下,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必然会涉及合理确定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活跃乡村经济等多重发展目标的优先次序,以及资源要素在粮食生产、经济作物、非农业产业之间的平衡配置问题。这些目标既存在矛盾性,又具有统一性,需要统筹兼顾。实践中,由于没有认识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又或者把保障粮食安全目标与其他目标对立起来,进而将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简单理解为减少粮食面积、压缩粮食生产,以牺牲粮食生产为代价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给粮食安全带来风险。

  要看到,尽管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兼顾多重目标,但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既是首要目标,也是关键基础,更是必须守住的底线。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为此,要将粮食产业经济发展作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建设的首要任务,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着力提升粮食产能,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全面提高粮食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同时,处理好粮食、经济作物、非农产业发展的关系,健全富民乡村产业发展支持体系,完善新增建设用地保障机制,支持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壮大。

  乡村产业发展与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紧密关联,要用好一方水土,避免产业同质化

  文章认为,尽管资源要素禀赋不是产业结构形成的唯一决定性因素,但产业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相对而言,乡村产业对资源要素和环境的依赖性更强,一些乡村产业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其产业结构与资源要素禀赋结构的一致性往往更高,二者呈现互为促进的良性态势,进而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相反,有的地方脱离本地资源要素条件,盲目跟风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一味追求形式上的“高大上”,到头来往往“水土不服”,最终“昙花一现”。同时,有的地方尽管乡土资源丰富,但深度挖掘不够,资源利用方式上简单模仿复制,片面追求产业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导致乡村产业项目同质化严重。

  中国幅员辽阔,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乡村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文资源等禀赋不同。发展乡村产业,必须基于一方水土,做好“土特产”文章。面向新的市场需求,用好新的技术和营销手段,突出地域特点,体现当地风情,合理开发乡土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生态旅游、民俗文化、休闲观光等产业,着力培育为广大消费者所认可、有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把乡村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真正转化为产业优势,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 第1页 第2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