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找准区位优势 建好特色小镇
http://www.CRNTT.com   2023-10-07 08:43:14


  中评社北京10月7日电/只要找准定位,切实有效地将相关政策落实落细,集中优势,将特色做到极致,推动产业聚集、促进产业融合,就一定能将小镇建出特色、建出水准。

  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布局形态,特色小镇正受到不少人的关注。这类小镇具有细分高端的鲜明产业特色、产城人文融合的多元功能特征、集约高效的空间利用特点,是盘活城乡要素资源、发挥区域特色优势的重要探索,也是促进城乡融合以及大中小城市协同发展的重要依托。

  特色小镇既非行政建制镇,也非传统产业园区,而是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微型产业集聚区。自2014年浙江“云栖小镇”模式在全国范围推广以来,我国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各地涌现出了一批精品特色小镇,为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注入活力。国家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等多部门立足于多个角度,先后对特色小镇的衡量标准进行界定,发布10多个指导文件。山东济南中欧装备制造小镇、吉林长春双阳梅花鹿小镇、北京密云古北水镇……一个个特色鲜明、有棱有角的小镇对于激活城乡要素、主体、市场活力起到重要作用,也成为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新支点。

  不过,在建设过程中,一些地方也出现盲目发展、简单重复建设、突破红线底线、过度房地产化等虚假型“特色小镇”,不但违背了小镇建设初衷和城镇发展规律,而且造成了资源浪费、增加了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对此,《关于促进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的意见》《全国特色小镇规范健康发展导则》《特色小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等一系列引导规范政策出台,虚假型“特色小镇”得以获得有效清理和抑制。

  纵观精品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大多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或区位优势,通过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吸引人才、技术、资金等先进要素集聚,具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我国很多地方并不缺乏培育特色小镇所需的经济条件、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只要找准定位,切实有效地将相关政策落实落细,集中优势,将特色做到极致,推动产业聚集、促进产业融合,就一定能将小镇建出特色、建出水准。

  一方面,要加强顶层制度设计。有关部门应及时出台特色小镇发展的引导规范性政策文件并创新特色小镇管理模式,为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提供制度供给和行动指南。要完善全周期监管体系,在特色小镇“规划、建设、运营”过程中加强监管,充分发挥相关领域专家、行业协会等社会主体的监督作用。国家有关部门联合省、市、县等相关监管主体,针对特色小镇规划和建设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严格审核,严把准入门槛。在后期运营阶段,各地应依据本地特征和发展变化,落实清单管理要求,制定动态管理和监测办法,强化底线约束。

  另一方面,要着力探索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可以探索“链长制”,转变传统招商引资模式,创新投资运营管理方式,依托龙头企业等“链主”引导经营主体扩大有效投资,实现“补链、强链、延链”,放大产业集聚效应。应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注重补齐产业链薄弱环节和结构性短板,夯实产业基础。从长期来看要瞄准高端产业,加快主导产业外溢,推动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转型。同时,地方政府也应着力推动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和产业及人才政策完善,推进特色小镇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相关运营企业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精准识别消费者群体、消费者需求倾向等,不断提升特色小镇品牌知名度。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国正、张彦钊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