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二战遗毒祸害日本一代人
http://www.CRNTT.com   2018-05-31 10:25:49


冰毒(图片来源:网络)
  中评社北京5月31日电/冰毒是当今世界传播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毒品之一。然而在二战期间,它曾作为日德等国的军用兴奋剂而大量生产、储备和使用,更鲜为人知的是,二战后日本纵容这种毒品的扩散,不但严重损害日本战后一代人的健康,还造成了世界范围内冰毒的广泛流传。

  起源:二战德日大量使用

  冰毒,专业名称叫甲基苯丙胺,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或许是由于进入中国时间较晚,许多国人以为它是20世纪后半叶才出现的。其实冰毒的前身苯丙胺,即安非他命,早在1887年便已问世。它最早由一名罗马尼亚化学家在德国柏林首次合成。几乎同一时间,日本化学家长井长义也在日本提炼出了苯丙胺。或许是注定,或许是巧合,几十年后,日本和德国也同时成为了最早、最大规模使用冰毒的国家。

  苯丙胺被发现后,开始并未受到重视,直到1919年日本另一名化学家绪方章才通过改进工艺,在实验中提炼出粉末状的甲基苯丙胺。至此,可以吸食的冰毒产品才真正问世。这种粉末状甲基苯丙胺问世后,很快被发现具有兴奋和神经刺激作用,由于当时对其毒性缺乏清楚的认知,因此甲基苯丙胺被广泛用于制药领域,应用范围涵盖减肥、嗜睡、哮喘、头痛等众多症状。

  1936年,德国科学家迈尔发现甲基苯丙胺具有消除疲劳的作用。这一点迅速被正在扩军备战的日本和德国注意到,在两国政府的授意下,德国和日本科学家很快独立开发出各自的苯丙胺类兴奋剂,并投入大规模生产和使用。在当时的日本,这些被称为“猫目锭”“突击锭”“特攻锭”的药物主要提供给士兵和军需厂的工人,以便使其能不眠不休地战斗和工作。后期则提供给神风特攻队员,用于消除他们赴死前的恐惧感。

  扩散:从夜班工人到应试学生
 


【 第1页 第2页 第3页 】 


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网移动版 】 【打 印扫描二维码访问中评社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