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社北京5月30日电/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在于创新,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最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新产业革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就是要适应新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参考报发表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任保平文章称,新产业革命在我国主要是指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基础所在。
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与增强是我国制造业能否迈向中高端的关键因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路径要求我们转变旧的思维方式,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增强创新能力,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创造出新的增长极。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这一背景下,培育新动能是新时代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支撑,也是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改革内容。从当前经济运行现实来看,下行压力加大更加需要培育新动能,开发经济增长的潜力。为此,需要着力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通过新动能的培育推进新时代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实现。
创新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培育的动力
传统的经济增长潜力主要在要素层面,大多依靠投资驱动,但伴随着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增长动力已经走到了尽头。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动力在于创新,通过创新提高效率,最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当前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新产业革命,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就是要适应新产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实现创新驱动。新产业革命在我国主要是指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基础所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动力在于创新,创新本身就是新动能。培育创新这一新动能的动力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作为标志的经济。只有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才能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蕴藏的巨大潜能,有效地推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依托科技和教育的协同,推动协同创新,为创新型经济提供基础。坚持高校科技创新以服务发展为目标,以满足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依托,以成果转化为重点,从制约行业、产业发展的瓶颈技术中凝练创新方向,组织创新团队,搭建成果转化对接平台,通过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联动融合促进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催生产业转型新业态、释放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大力培育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文化氛围,消除妨碍创业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发扬理性创业的创业精神,建立创新创业风险共担机制和创新创业利益共享机制。利用风险分担机制来吸引风险投资,利用利益分担机制实现各类创新创业人才的价值共享,通过这两方面形成有效的双创激励。加强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积极打破系统、地域等界限,整合各类人才资源,拓展人才发展平台。围绕重大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双向互动,大力培养高科技创新型人才,以创新型经济的发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其次,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经过改革开放以来40年的发展,经济增长的要素禀赋结构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增长动力不再适应新时代下经济增长的需要。因此我们应该引入创新等技术进步要素作为新的驱动力,并从中长期入手来解决当前经济的结构性矛盾。虽然新时代下的经济结构伴随着转型的阵痛,但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生产率的改进来实现规模报酬递增,只有将创新作为驱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才能更好地将经济由过去的要素驱动型、资源依赖型发展转向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创新驱动也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而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我们打造出适应创新驱动力的制度环境与法律环境,为创新战略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这样的保障又能反向激励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第三,构建和完善协同创新体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培育需要政府、企业各方面的协同创新。其重点是发挥出企业主体、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之间的合作协同作用。这不仅是将生产要素和创新型资源之间进行有效的聚合,也是科技和经济之间的一种联动,通过这样的协同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新动能培育中的创新驱动问题。在企业方面可以通过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对接与合作将前沿技术引入到企业生产中来。在政府层面上要通过政策将科技创新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和各个角落,做好科技创新政策、经济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相互衔接。政府要通过创新政策支持多部门、多领域的要素合资源整合,在宏观上进行优化配置。
第四,推动发展模式创新。高质量发展需要把技术与商业相结合从而从产业、区域、企业等多主体多层次来发展模式创新,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推进发展模式创新。在产业方面要着重建立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的“三新经济”,着重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生物等新兴现代化产业,并通过主导产业的带动作用延长产业链,更好地促进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利用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来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在企业方面发展模式创新要多关注高新企业,加大R&D人员的投入以及在政策上进行帮扶。在企业内部也要创新组织方式,通过内生动能的驱动使之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
新时代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路径
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与增强是我国制造业能否迈向中高端的关键因素,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路径要求我们转变旧的思维方式,适应经济发展新形势,增强创新能力,打造新兴产业集群,创造出新的增长极。基于此,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主体。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培育中,我们应努力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创新型个人、创新型区域、创新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新型国家平台、创新型政府等新的经济主体。在个人主体方面,核心任务是将人力资本变为新的生产力;在组织主体上,我们要实施企业研发机构培育建设工程,支持建立一批集技术研发、人才集聚、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创新主体;在国家主体上,我们要把政府作为制度创新的主体,通过政策改革协调好创新型主体的各个方面,使之发挥出联动作用。
二是培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和德国的工业4.0计划都将视线投放到了新兴产业,并希望以此作为新的增长点带动经济的再次腾飞。战略性新兴产业囊括了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生物、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七大产业,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们既要推进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又要乘着信息化、新技术的春风努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培育中我们要以高新产业技术的创新需求和转型升级为发展目标,依托新兴技术产业链条整合资源,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各类产业的技术创新联盟。同时要推进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两化深度融合,使品牌与产业向更高端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是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名牌产品。在高质量发展中,我们要加快经济从对产品的侧重向对品牌侧重转化,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对品牌建设予以关注,积极探索政府、社会、企业协同推进品牌经济发展的道路,逐步构建城市品牌、产业品牌、企业品牌等多层次品牌经济发展架构。同时在新动能培育中继续坚持树立“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新形象,培育特色名牌产品,并加大宣传力度,使中国品牌走向世界。鼓励企业加快研发出新的产品以满足经济结构转型的需求。并紧抓产品质量,建立对产品质量的审核考察监督体系以及对产品质量问题的后续监管惩罚机制。最后还应当引导企业树立品牌意识,打造企业品牌制定与管理构架,从而提升附加值和软实力,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形象。
四是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分为宏观层面的国家激励措施和微观层面的企业内部激励。一方面,在宏观层面新动能培育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加强政府的激励和引导,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政策措施和激励措施,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资源保障,为企业加快新动能培育和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激发各类主体的创新活力和动力。为企业的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大环境,从而激发其自主创新潜能,牢固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的创新激励机制要鼓励产品创新,产品是企业生产经营的核心与关键,通过激励研发工具与技术的更新有助于产品升级。应激励企业内部经营营销创新,做好产品营销模式和供应链采购模式的创新是这一部分的关键。要激励管理模式创新,现代化的企业应当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的发展战略,这也是企业新动能培育的立足点。只有结合好宏微观两方面,才能全方位的培育好创新这一激励机制。
来源:人民网
|